第十六章 齊衡的助攻(第1/2頁)
章節報錯
《抱朴子有言:“又於治世隆平,則謂之有道,危國亂主,則謂之無道。”
官家登基的第一個年號,便是由此而來,但這充滿希望的警惕的年號,註定沒沒法實現它原本該有的意思,從恩科放榜結束之後,大宋朝堂就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危機感,好像有什麼不可言喻的雷即將被引爆。
官家和太后度過了先帝去世之後,抱團穩定朝綱的蜜月期,幾個月前就已經有了失和的徵兆,再後來,朝中傳言,官家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從太后手裡奪回玉璽,雖然被朝堂諸相給掩蓋了下去,但是朝中有人重新質疑皇考之論,大宋官員就知道,太后和官家,已經開始了爭權奪勢的節奏,就等一個契機,或者一個火引,這個雷就會引爆,到那個時候,官家和太后徹底撕破臉皮的時候不遠了。
汴京已入深秋,馬上就要立冬了,天氣漸漸轉冷,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在這個年代,年老之人一年最大的坎就要來臨,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
當今天子並非先帝親生,甚至和先帝並非同為太祖或者太宗之後,先帝乃是太宗之孫,比官家和先帝血脈親近的,要不就是年紀太大,要不就是年紀太小,出了兗王謀反那檔子事情,相對來說年紀適合的邕王又被兗王差點滅門,機緣巧合之下,當今天子撞了大運才得以登上皇位。
官家趙宗全年齡也不小了,雖被立為儲君,卻一直沒有親口確認先帝為皇考,自那時候起,就有人猜測官家存了其他心思,一直沒有提出來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自然是剛剛登基,根基不穩,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官家生父,子憑父貴被封為舒王的老王爺尚且在世。
現如今,官家根基逐漸穩定,軍中且不說,當今大相公韓章,可是擺明車馬投靠的官家,無論文武,官家都已經隱隱掌控了局面,即便和太后翻臉,也已經有了不小的贏面。
官家一直在拖延,大半個太醫院都派到舒王府了,舒王也一直死扛著,這天下的父母,為兒女的前程,大概都一樣吧,舒王自然也不例外,好幾次都差點沒了,但都扛了過去。
但是太后又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官家穩紮穩打,一步步的將舊臣以各種名義調離,甚至是逼迫他們告老還鄉,真到了那個時候,官家就沒有任何忌憚了,以現在官家的心性,不是做不出強行立生父為皇考的事情。
太后隱忍了許久,終於出招了,眼看著邊疆之亂已經平息,北遼和西夏和大宋也達成了妥協,先前太后還顧慮這些,等到魏國公和遼國簽下盟約,再也等不下去了,提前出手了。
首先是大理寺,官家萬萬沒想到,他以為大理寺寺卿是韓章韓大相公的親信,一直對他沒有懷疑,甚至委以重任,當初逆王一黨的桉子,甚至官家藉機排除異己,大理寺寺卿辦的都十分妥當。
但是他卻忘記了,大理寺寺卿以前是韓章韓大相公的親信沒錯,那是在先帝在的時候,韓大相公深的先帝信任,先帝沒了,韓大相公投靠官家,甚至對抗太后他都不管,但唯獨一點,不能有愧於先帝,這朝中的老臣,有多少沒受過先帝恩惠,大理寺寺卿在成為韓大相公親信之前,可是先帝簡拔於微末之中,說一句先帝是他的伯樂也不為過。
官家更沒想到的是,他當初登基的時候,為了拉攏朝臣,有些牆頭草見風使舵,對官家表示效忠,但在這些人裡面,卻有一些逆王謀反的漏網之漁,已經塵埃落定的逆王謀反之桉,被大理寺寺卿以有了新證據舊事重提。
這一次,官家和韓大相公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本來覺得穩贏的局面,又有了幾分變數。
朝中的爭鬥,無論是六部尚書也罷,還是底層官員,沒有一個能置身事外的,就連鴻臚寺也不例外,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寺丞何其,被人舉報之前曾經參加過兗王的酒宴,被人舉報之後,由刑部調查發現牽扯不深,躲過了一劫。
歷來朝爭這種事,都是臺諫大出風頭的時候,言官有風聞上奏之責,每一次御史臺都會有人因此成為朝中百官矚目的人物,這一次的幸運兒是齊國公獨子齊衡。
平寧郡主從小被養在深宮,和太后感情深厚,雖然因為齊國公被邕王妃軟禁一事有了心結,但到底太后算是對她有養育之恩,齊衡考中之後,替其母入宮探望太后幾次,或許因為此事,太后覺得之前有愧於齊國公府,給齊衡安排進了諫院這個大有前途的衙門。
也不知是齊衡主動,還是太后授意,在大朝會上,齊衡當朝上奏,逆王謀逆一桉又起波瀾,建議詳細審閱逆王府抄出的賬冊,一一審查,將上面與逆王府有應酬往來之人,一一傳訊,便無遺漏。
按照盛長槐的猜測,這估計不是太后授意,而是齊衡自己主動,全都是因為齊衡領命之後的舉動。
臺鑒,大理寺,刑部,這三家都有審查之責,諫院因是齊衡首先提議,因此被委以重任,結果齊衡上任之後,別的都交給刑部和大理寺審查,自己則盯死了顧家的人。
自從盛明蘭嫁入顧家之後,齊衡就沒怎麼和盛長槐來往,這段時間又因為各種事情,盛長槐也沒時間去見齊衡,他又怎麼能想到,已經成親了的齊衡,還是對盛明蘭嫁入顧家無法釋懷。
人不可貌相,齊衡這樣一個謙謙君子,竟然也有打擊報復,公報私仇的時候,對付盛家,說白了,就是對付顧廷燁,這個年頭,一個家族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顧廷燁是官家心腹不假,但如果他們家的兄弟捲入了逆王謀反桉,顧廷燁也是要受到一些影響的,但也不大,親親相隱,顧廷燁如果給顧家子弟求情,勢必要惹得官家不喜,如果不求情,風評肯定好不到哪去,對血脈親人都不看重的人,對外人又能好到哪裡去。
還有一點,這年頭講究“親親相隱”,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隱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論罪,反之要論罪。但卻不包含
謀反、謀大逆、謀叛及其他某些重罪,逆王謀反桉,自然也包含在內,顧家子弟有罪,顧廷燁即便不求請,官家估計也會懷疑顧廷燁故意隱瞞,現在這個官家,可是多疑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