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盛長槐果然沒有猜錯,今日某逆的主角,確實是兗王,那幾個追趕盛明蘭和小宮女的禁軍一聽兗王的旗號,在聽盛長槐說他父親是兗王家臣,臉上馬上露出了一絲慶幸,幸好他們沒有直接動手,而是先追問小內官的行蹤,要不然,等兗王登基,兗王家臣肯定水漲船高,說不定這個看上去是個紈絝子弟的青年,膽大的色中惡鬼,敢當街追趕宮女欲行不軌,將來回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這可不是沒有先例,當年太宗皇帝登基,有多少太宗潛邸的舊人,成為替太宗皇帝把持朝政的重臣,公候伯爵也出了好幾個。
“兗王家臣,敢問小兄弟名姓。”
敢冒充兗王家臣之後,盛長槐肯定是心有成算。
“我父親姓邱,看來幾位兄弟也是兗王門下,哈哈哈,我爹爹果然沒騙我,兗王果然會在近日動手,幾位兄弟莫非是追漏網之魚,敢問宮內情況如何。”
一旁的禁軍馬上面帶討好之意,一臉奉承的說道。
“姓邱,莫非小兄弟是邱可立,兗王家臣邱敬邱大人之子。”
當年邱敬之子邱可立,和幾位好友在青樓妓館大肆談論立儲之事,之後官家將幾人的父兄扣在宮裡一夜的時候,在汴京傳的沸沸揚揚,汴京百姓都聽說過邱可立的名姓,汴京近十年以來第一坑爹之人,邱敬因此被罷黜王府長史。
雖然坊間傳聞邱敬因此一蹶不振,但今日兗王造反,跟在兗王身邊的,赫然便有邱敬,這幾個禁軍正好是替貴人辦事,帶一個瘋婆子到街上,任由她在大街上讓萬人唾棄,所以知道里面的內情。
他們不知道的是,兗王之所以把邱敬留在身旁,不過是千金買馬骨,不讓跟隨他的人寒心,這也是為何邕王這兩年水漲船高,兗王還能完成這麼周密的某逆,高風險才有高回報,邱敬這樣坑了兗王一把從人,兗王還能這樣重視,那自己這些忠心耿耿的,將來的回報可想而知。
“果然沒錯,剛才替兗王傳令的文書,便是邱敬邱大人,小兄弟的名姓我們都聽說過,敢冒充您的,沒幾個。”
盛長槐白了白眼,在兗王某逆沒成功之前,恐怕沒人敢冒充邱可立吧,邱可立可是汴京坑爹代名詞,和前世李剛之子大有一拼,名聲早就壞了,什麼當街強搶民女,上至八十老太,下至剛會說話的小兒都不放過,誰叫官家扣留幾人父親的真實原因沒人敢說呢,邱可立當年出事之後,被邱敬差點打死,坊間才知道邱敬被自家兒子坑的不輕,只知道是青樓裡出的事,可不就把他傳成色中惡鬼,這幾個禁軍都事底層士兵,領頭的不過是個小旗,哪裡知道真實原因。
“邱公子,小的們知道您的愛好,您看,那邊那個事齊國公夫人,聽說還是個郡主,您要是有興趣,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哥幾個為你把風,放心吧,那婦人已經瘋了,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
盛長槐大吃已經,隨著小旗的手指看去,果然,那個披頭散髮的,不是齊國公夫人平寧郡主,還能是誰,齊國公夫人一臉的驚恐,不斷的喊著下雪了,下雪了,但是在盛長槐看他的時候,眼神裡流露出一絲不自然,被盛長槐敏銳的捕捉到了。
盛長槐腦子轉的飛快,平寧郡主這樣的人,兗王如此大膽,竟然敢叫幾個禁軍壓著讓她出醜,恐怕不是兗王的意圖吧,就算沒接觸過兗王,但從自家祖母和兄長口中還是能聽出來,兗王強幹可不是說說而已,邕王不過佔據了年長的便宜,這才讓官家選為儲君,嫡長之論可不是鬧著玩的,當初兩王爭儲的時候,韓駙馬曾經指點過盛長槐,若是沒辦法逃離漩渦,非得選一個,不要選什麼精明強幹的兗王,邕王才是最靠譜的,如果官家真的沒後,邕王被立儲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也是當年韓章私下裡投靠邕王,郭威一點也不意外的原因,郭威怨恨韓章,不過是因為韓章吧天海侯府當作了籌碼,獻給了邕王,天海侯位高權重,不比文臣,就是現在,也沒一個實權將領明面上投靠邕王,只有五城兵馬司也是在官家默許的情況下,邕王才能將自己人換上去。
兗王肯定不會如此不智,背後肯定還有其他隱情,如果不是兗王,那此人的身份,定然比兗王低不了多少,兗王肯同意他這樣胡來,此人的身份定然十分特殊,兗王某逆或許跟此人關係密切。
能夠做的這樣滴水不漏,除了盛長槐因全旭的預警,從中推斷出宮中生變,汴京其餘人恐怕還不知道,宮牆內已經是十分兇險。
“邱公子莫怕,此人得罪了貴妃娘娘,除了邕王一家已經伏誅之外,朝中大臣,重臣家眷,也就只有此人被牽連。”
看盛長槐半天沒動靜,領頭的小旗以為盛長槐有些害怕齊國公夫人的身份,馬上在一旁提醒到。
對了,貴妃,邕王,齊國公夫人,這就對了,十天前汴京的謠言還歷歷在目,就是被禁足在家的盛長槐都知道了,齊國公府大張旗鼓的為自家獨子迎娶嘉城縣主,便邀京中豪門,乃是這些年遍京城內最盛大的婚禮,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齊國公夫人在婚禮上替盛明蘭澄清了和齊衡的關係,因齊衡在盛家讀了幾年書,盛家的幾個姑娘都是稱呼齊衡為兄長,等同於師兄妹,並無什麼兄妹之宜,就是最普通的同門師兄妹,再無其他聯絡,畢竟幾人都在莊學究門下讀書。
這倒也不是什麼大新聞,最大的新聞在次日,榮貴妃的孃家妹妹榮飛燕,在齊衡成親當晚,終於受不了汴京的閒言碎語,當晚在榮家,在自己的閨房內懸樑自縊。
據小道訊息,榮飛燕死的時候,聽說身邊沒一個丫鬟服侍,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榮飛燕之死,不光是因為齊衡,更多是京中的謠言,逼死了一個名門貴女,甚至榮家或許是暗中推動此事。
這也是為何盛長槐當初一定要平寧君主澄清的原因,和齊衡只保留同門之宜,既能解釋為何齊衡願意為盛明蘭出頭,又讓齊衡的成親打消汴京城內對齊衡和盛明蘭關係的猜測。
對於這一點,盛長槐倒是感激齊衡,當初齊衡答應迎娶邕王之女嘉城縣主,其中的條件也是邕王府不得對盛明蘭出手,邕王妃本來就投鼠忌器,韓章曾經私下裡警告過邕王,借這個機會答應下來。
但是齊衡在其中有多大的關係,盛長槐還是能想明白的,韓章的警告,邕王妃不一定聽,邕王或許還會顧慮,但邕王妃可是小門戶出身,一朝得意,忘呼其行,做起事情來百無忌憚,根據齊衡的訊息,對榮飛燕出手,就是邕王妃越過了邕王私下裡讓自家暗中培植的勢力所作,出手的人,正是從天海侯府奪走的小刀會,盛長槐已經根據郭威給自己留下來的老兵確認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