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哥哥永遠是明兒的後盾(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叫什麼話,祖母疼愛你們是應該的,你大哥哥是男子漢,自然要為了盛家的前途奮鬥,不光是為你一個人,就算沒有明兒,難道他就不要建功立業了,男人家在外奮鬥,為的就是一家老小,你是盛家和你大哥哥最貼心的,他心疼你是應該的。”
老太太本是安慰明蘭,卻沒想到盛明蘭更加難受了,眼淚刷刷刷的流個不停,倒是惹得老太太不能的安慰她,本來是她求老太太做主,這會子到讓老太太心疼起她來。
雖然盛長槐做的諸多打算,藉此來提升盛家的門楣,但回過頭來,才發覺自己把事情想簡單了,他這一身本領,建功立業也得有機會,他現在一個解元,不是進士,想要提高盛家的門楣,只能等中了進士之後在靠個庶吉士,盛家一門兩翰林,再加上盛紘,比起海家一門五翰林是差了一些,但也算是一門清流了。
至於文壇上的謀劃,得等他中了進士之後,才算有一定的身份,就算他現在把《傳習錄》搞出來,年紀輕輕加上一介白身,就算有韓駙馬和海家,甚至加上前段時間在西北地界支援他主張的張載,還是差的遠了。
不過也好,自家妹妹年紀還小,出嫁不急於一時,拖個一年兩載,等盛長槐謀劃的差不多了,在談婚事也可以,按照盛長槐的意思,自家妹妹最好還是過兩年在出嫁。
即便是如此,這兩個多月,齊衡好幾次都想找機會和明蘭見面,都被盛長槐所阻攔,盛長槐即便是沒怎麼為難他,但卻告誡齊衡,在他沒將自家母親搞定之前,還是和自家妹妹保持距離為好,免的壞了自家妹妹名聲,齊衡自知理虧,在盛長槐面前也沒有底氣狡辯。
又是一年春節,年末的時候,衛家姨媽派人送來了節禮,因盛長楊現在跟著盛長槐過活,也給這邊送了些禮品,都是鄉下的一些吃食,再加上她給盛長楊做的衣服。
“我記得往年這個時候,姨媽都會來汴京看明兒,怎麼今年沒來,去年姨媽來的時候,也沒和姨媽說幾句話,還想著今年留姨媽住上幾日,也好和明兒和長楊多團聚一些日子,畢竟姨媽是這世上你們兩個為數不多的至親了。”
盛明蘭白了一眼自家兄長。
“哪有長輩年年看望晚輩的,之前也就是姨媽放心不下我和長楊,現在我年紀大了,又有祖母愛護,大娘子這兩年對我也很好,姨媽哪有不放心的,長楊更是跟著大哥哥生活,姨媽當然不會不放心大哥哥,她幾回來信都告誡我,一定要記得大哥哥和祖母對我們的好,讓我們一輩子都不要忘記,對了,姨媽還說,你原來的那個長隨,現在可是揚州府有名的師爺,就是新來的知州大人,都對他器重的很,有他明裡暗裡幫忙,姨媽家的生意也做的越來越好了,他還收了姨媽家的表弟當弟子,說不好過幾年,表弟就能考中秀才。”
衛姨媽的孩子,都是跟著她姓,當年衛家兩姐妹,姐姐嫁到盛家做妾,有盛家的給的十幾畝地,依照明蘭外祖的遺願,衛姨媽招了個上門女婿,孩子跟著她姓,也算是給衛家續上了香火。
盛長槐之所以這麼問,只是覺得今年衛姨媽沒來有些奇怪,聽明蘭這麼解釋,倒也說的過去,只是他沒注意到明蘭的眼神有些閃爍,見他不在繼續追問,甚至還鬆了口氣。
“唐大哥倒是可惜了,我原想著他會繼續科考,沒想到他竟然放棄了,要不然,以他的資質,苦讀幾年,或許能中個進士,他又是一個通俗務,能做事的,若是能中進士,即便是做個縣令,也是一方百姓之福。”
唐詩的近況,盛長槐當然明白,兩人一直有書信往來,之前在宥陽,唐詩還送了幾籠大閘蟹賀喜,這幾年,唐詩的弟弟妹妹也已經長大,唐詩倒也算是熬出頭了,僅僅兩年功夫,先跟了江都縣令做了文書,又被上任揚州知州看中,招到麾下做了師爺,本來調任的時候,是想把唐詩帶走,但他卻以放心不下家裡為由拒絕了,這才推薦到新來的知州門下,就連盛長槐沒回揚州,僅從胡六郎那裡得到的訊息,揚州有好幾件利國利民的事情,都是出自於唐詩的建議,上一任知州的考評為甲等,也是因為這幾件事。
“對了,姨媽的來信上說,等大哥哥中了進士,唐大哥想到大哥哥家裡做個幕僚,就像家裡夏管事那樣,名為管事,其實是個師爺。”
盛長槐當然知道此事,在宥陽的時候,唐詩已經來信說過此事,他最大的弟弟明年就十八歲了,這幾年在揚州一個大商家那裡做學徒,唐詩這兩年也小有積蓄,準備資助弟弟開個店鋪,算是唐家東山再起的第一步,家裡也不用他在操心了,想到盛長槐門下做幕僚,算是報答盛長槐當年的恩情,但是被盛長槐給拒絕了。
“明兒,我知道唐大哥的心思,我已經給他回過信了,就算春闈我考中進士,還沒到需要幕僚的時候,現在揚州知州器重唐大哥,現在的朝局瞬息萬變,新任知州的家族是邕王次子的岳家,有這層關係, 將來是要被重用的,如果有他的推薦,唐大哥或許能被徵辟為官,怎好壞了他的前程,師爺做的再好,總歸是個不入流的,就像夏管事那般,若是叔父外放,還能做個吏員,但現在,也只能做個外管事,在幫忙處理一些雜事,到我這裡,恐怕會被埋沒了。”
盛明蘭敬佩的看著自家兄長,要是別人有這種好事,哪裡會拒絕,有這樣的人當管事,別人羨慕都來不及,自家兄長竟然給推掉了,這師爺的作用,可不光是管家的作用,有些庸碌的官員,分內的事情都是由師爺處理的,連公文都是師爺草擬的。
“祖母的意思也是這個,大哥哥這樣想就對了,祖母說,唐大哥知道感恩是品性好,但我們也不能挾恩圖報,若是大哥哥將來外放為官,唐大哥又沒有著落,大哥哥在將他招到門下,大哥哥那句話怎麼說來著,這叫做雙贏,大哥哥有了信任的人幫襯,若有機會,也能給唐大哥謀個前程,這才是正的處世之道。”
老太太不愧是明白人,等將來盛長槐外放為官,如果有幸立下什麼功勞,將唐詩的名字報上去,還真是一條出路,科舉入仕僅僅是官員選拔的一個途徑,大宋這麼多官員,可不全是進士出身,這樣互惠互利,才是堂堂正正的處世之道,光靠恩情維繫,絕非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