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全祖母拜訪
章節報錯
無論盛長槐怎麼套話,全旭就是不說他有什麼安排,盛長槐只能作罷,橫豎就一天了,他倒要看看,全旭有什麼法子,人都不回西北,就能讓自家父親同意他娶自家堂姐。
雖然全旭不讓給其他人說,但是事關自己堂姐,盛長槐轉過頭就把全旭給賣了,誰叫他那麼神神叨叨。對於這種說媒拉縴,門戶差異等概念,盛長槐屬於一竅不通的,給祖母打個招呼,也是能讓祖母幫忙參謀參謀,若是明日出現什麼變故,以祖母多年後宅廝混的經驗,也能提前補漏。
果然,盛長槐一說完,盛老太太就去找大老太太商量,等到了晚上,盛長槐都聽完書回來了,左等右等都不見祖母回來,想要去大祖母房間一探究竟,人倒是見到了,但盛老太太神神秘秘笑了笑,說現在還沒有訊息,等再晚些看有沒有訊息到來。
這一等,直到子時前後,盛長槐都困的不行了,才看到盛維一臉驚喜的進來,只說了一句。
“母親,嬸孃,下人們沿著運河找了一路,方才才回來報信,說是在運河上看到了一艘客船,上面掛著扶風全的旗子,想必就是全家的船,等客船半路停靠,小五還和船工聊了幾句,船上什麼人不清楚,但船倉的貨物,那船工卻是瞧見了,滿滿當當的各種物件,看上去像是下聘用的。”
盛老太太和大老太太相似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說了一句。
“成了。”
說完,盛老太太就拉著盛長槐回自己院子中,盛長槐也是聽明白了,全家派了人來宥陽下聘了,雖不知全旭使了什麼手段,但既然聘船都來了,明日之事,就十拿九穩了。
果然,次日一大早,盛維就派人來請盛老太太,說是扶風觀察使全家老太太登門拜訪。
盛長槐心中掛念今天之事,天還沒亮就醒了,聽到老太太房裡的動靜,出門的時候正好碰到老太太要出門,一聽全旭的祖母來了,便跟著一起前去迎接。
跟著盛老太太來到老宅的正廳,這時候,大房所有的長輩都在,就連盛長松夫妻,盛長梧也在一起迎接全老太太,但另盛長槐奇怪的事,自家祖母都來了,全旭這會咋躲著不見。
“老姐姐,好多年不見了,你還好吧。”
盛老太太一進屋,全家老太太就看到了,連忙站起來,身體倒好,不用人攙扶,小步快走,直到盛老太太跟前,僅僅抓住盛老太太的手,情緒激動,盛長槐也能理解,畢竟以前和祖母交好,兩人自從嫁人生子,一直到當了祖母,除了剛嫁人還有來往,幾乎二十年,只有書信往來了,畢竟天各一方,盛老太太又早年寡居宥陽,確實有年頭不見了。
“我好著呢,二十多年不見了,你還好吧,西北苦寒,聽說這些年邊境一直不穩,你們沒受影響把。”
盛老太太也有些激動,她也沒想到,昨日聽聞全家來人,還以為來的是全旭的父親,沒想到竟是自己多年前的閨中密友,兩人多年不見,也忘記了今日還有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語聊了好久,全老太太才發現盛老太太身邊的盛長槐。
“這便是養在你膝下的槐哥兒吧,我聽小紅說了,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孩子。”
盛長槐聽聞說道自己,連忙上前給全老太太請安。
“長槐見過全祖母,老夫人慈安。”
全老太太假裝嗔怒。
“前面都喊祖母了,後面為啥又叫老夫人,在這樣見外,我可不叫旭哥兒跟你玩了。”
盛長槐臉色一囧,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腦袋,順著全老太太的意思賠了個不是,又喊了聲全祖母,全老太太這才笑呵呵讓名叫小紅老媽媽拿過一個盒子,這老媽媽盛長槐也認識,就是之前和全旭一起到揚州盛家拜訪的那位。
小書亭
“去年的時候,聽旭哥兒說,槐哥兒對張載頗為敬佩,正好老婆子這裡有本《易》,是那張載親自點評,去歲他中了進士,回西北的時候,聽聞你那四句,拖你那不靠譜的結義大哥送你,結果你全旭大哥和他父親鬧矛盾,走的時候光顧著給你拿了弓,書倒是忘記了,第一次見面,全祖母也沒準備什麼禮物,就借花獻佛,除了張載親自點評的《易》之外,還有本种放先生親筆抄的《孟子》,一塊送你,當個見面禮。”
种放手書的《孟子》,這可是大禮,要知道,种放乃是西北大儒,已經不在人世,他親自抄寫的書籍,本就不多,更何況是《孟子》這種讀書人必讀的書籍。
盛長槐接過之後,連忙再次感謝,又順便問了一句。
“全大哥這段時間在宥陽,既然全祖母來了,怎麼不見他人。”
聽到盛長槐這樣問,全老太太臉上漏出一絲不好意思,這才想起來她是來做啥的,連忙給大老太太她們說了聲抱歉。
“見了老姐姐,一時忘了正事,還忘老夫人不要怪罪。”
大老太太一來不會怪罪,二來人家是上將軍遺孀,是有誥命在身的將門老太君,親自到盛家老宅,這是多大的面子,哪裡會怪罪,聽全老太太這麼說,連忙擺手說不會。
“都怪我家那混小子,撒下了彌天大謊,昨夜船剛靠岸,就上船給我說了實情,我一時氣惱不過,罰他在客船跪了一整夜,本來是要一起來的,我怕他一夜未眠,精神不好,若是說錯了話,影響了正事,所以叫人看著他,等我們老幾位商量妥當,在說下這麼罰他。”
大老太太用眼神看了一眼自家妯娌,盛老太太搖了搖頭,她也猜不到是什麼事情,全老太太又是撒謊,又是懲罰的,難道全旭那邊出了什麼亂子,又或者事情有變,即便是自己很瞭解這閨中密友,但二十多年不見了,說不好這全老太太的性情就變了呢。
想到這裡,盛老太太心中也有些擔心,怕真的有什麼天大的事情發生,大房二房雖以分家,但大房和二房親近,盛老太太也不希望大房因此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