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旦晉級,實力不可想象。

到時候恐怕逆伐其它體系二品都有可能。

這世間又有幾個二品,到時候孔祭酒絕對是這世間最強大的幾個人之一。

這同樣是大武,不遺餘力支援孔祭酒折騰的原因。

首先孔祭酒折騰的有道理,其次拉攏住孔祭酒,就等於拉攏到了一個二品戰力。

與國本而言,這就是頂梁之柱。

在很多人看來,孔祭酒之所以不願意晉升三品,是因為孔祭酒在找最強的命來立。

可是經過對孔祭酒的瞭解,寧辰覺得,孔祭酒根本原因是因為他不想當老三。

這才是最符合孔祭酒人設的選擇。

兩個三品大儒之後,就是書院的四品大儒。

一共六個四品大儒,正好各管六藝中的一攤。

後面的就是五品、六品、七品的老師了。

跟雲山書院的師資力量一比,國子監就跟草臺班子一樣。

除了孔祭酒這個門面以外,剩下的能拿得出手的,就沒幾個了。

七品在國子監都是二把手的司業了,可是在書院,恐怕連當老師的資格都沒有。

至於國子監當中的老師,基本上以九品為主,甚至還有不少沒入品的。

跟在這些書院來時之後的,就是書院當中,這一次準備進入文山書海當中的儒生。

書院當中,除了兩位院長,剩下的每個可以推薦一人進入文山書海當中。

所以書院當中,能夠進入文山書海者,高達百人。

這個孔祭酒倒是沒啥羨慕的,畢竟他可以一拖五。

這就是完全碾壓。

書院的人入場完畢之後,就到了各位大儒等展示魔法的時候了。

先是兩個院長,弄了兩個教捨出來。

一個名千字,一個名千文。

這是兩位院長,專門給入品之後的儒生準備講學的地方。

每年都是固定的名字。

至於為何不弄一個針對沒入品儒生的教舍,這個兩個院長可不敢弄。

凡是沒有入品之前,都算是啟蒙。

啟蒙讀的是聖賢書,那是聖人的事情,其他人可沒這個資格。

至於剩下的六位四品大儒,名字就不一定了。

同時他們的教舍形式,也是完全根據自己意願來了。

對於六位四品大儒來說,這也是他們各自展示這一年所學和所得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是六位大儒比拼的一個機會。

等六位大儒弄好了自己的教舍之後,均看向了孔祭酒。

雖然都說孔祭酒有聖人之姿,更是號稱天下第一四品。

可是大家都是四品,還是想要彼此看看的。

孔祭酒顯然在等著這個呢。

不見孔祭酒有什麼動作,一座陋室就出現在了孔祭酒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