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中沉甸甸的民意,林敦信的表情也嚴肅了幾分。

第二天早上上朝,所有人都盯著林敦信手中,厚厚的一摞奏摺。

這個奏摺可不僅僅是本身就厚,這份奏摺的重量同樣非同小可。

“陛下,臣不辱使命,已經拿到了全國的民意調查了。”林敦信並沒有賣關子,而是在孫伴伴宣佈了上朝之後,第一個站了出來。

武昭聽到這話,手掌也輕輕的緊握了一下扶手。

這一次的調查情況,武昭全程都沒有參與。

畢竟宗室和滿朝的文武,都在這裡盯著看呢。

自己作出任何一點點的施壓,那都會被他們無限放大。

所以這件事情真正的結果,究竟是怎樣的,武昭不清楚。

“辛苦林相了,既然如此,林相就將這調查結果,說與大家聽聽吧。”武昭暗暗的調整了一下情緒,用一種非常平和且不失威嚴的語氣開口說道。

“是。”

林敦信應了一句,而後就開始朗讀起自己手中的奏摺。

林敦信先是羅列了一番的資料。

比如說參與的州府數量,以及參與的人數。

再有就是參加調查的人員都有誰。

然後就是說林敦信在,這些數字裡面發現的問題。

比如說那些數字是造假不能使用的,那些數字來源不夠清楚,必須被清理出去的。

各種分析之後,林敦信終於是進入了正題:“臣手中一共收到了有效的資料一共是96個府衙。

其中贊成求和人數過半的府衙,一共有16個府衙。

不贊成求和要保護冠軍公的府衙,一共有80個府衙。

即使按照總人數來計算的話,不贊成求和的人數,也已經超過了九成。”

林敦信說完了這個數字之後,武昭心中偷偷的鬆了一口氣。

如果當真民意對寧辰不利的話,那武昭也只能用自己皇帝的威嚴來壓這件事情了。

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對於武昭的權威來說的確會造成一些衝擊。

甚至於可能會有很多人在這個時候,繼續的煽動民意,到時候造成一些混亂,恐怕就在所難免了。

要是有人趁著混亂,渾水摸魚的話。

武朝才會真的陷入動盪當中。

到時候得利的依然還是西域。

這個恐怕也是大智菩薩的另外一層算計了。

但是眼下,明顯大智菩薩所有的算計,都已經落空了。

因為武朝的民心所向,還是指向寧辰的。

武朝的百姓,沒有大智菩薩想象中的那樣不堪。

林敦信說完了最終的結果之後,繼續道:“陛下,臣,這裡還有兩份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