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儒聖是先修的武道,這一點倒是可以確認的。

面對定國侯和靖王,有理有據的分析,孔祭酒也沒有繼續的槓。

孔祭酒是現在儒道領袖,他是希望儒道越來越興旺的。

可是同時,孔祭酒還是寧辰的老師。

作為一個老師,他必須要給學生提供最好的建議。

幫助自己的學生,成為最強的那個人才行。

“寧辰他們兩個分析的也有道理,相比較來說,如果同時晉升三品的話,的確先武道更合理。

這僅僅是因為你要擁有更強的身體防禦,同時還是因為儒道如果你的立命是對的。

那其實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相反武道的話,是需要很多的積累。

究竟如何選擇的話,還是要看你個人。”

話鋒一轉,孔祭酒繼續道:“不管你是選擇先武道後儒道,當時先儒道後武道,我都會親自過去為你護法。”

聽了孔祭酒這樣一番話,寧辰還是感覺很溫暖的。

孔祭酒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足以見得,在孔祭酒的心目中,自己弟子的前途,還是要高於儒道的發展的。

“多謝孔師,等我準備好了一切,一定提前通知孔師,過來為我護法。”寧辰向孔祭酒真誠的道謝。

孔祭酒聽寧辰這麼說,心下就已經明白了寧辰的選擇了。

“好,等你準備好一切,為師就去為你護法。”

說完這句話,孔祭酒就不再說話,而是把說話的機會,留給了靖王和定國侯。

雖然定國侯現在走的是法家的路線。

但是不要忘記了,定國侯當年也是武道三品巔峰。

同時定國侯對儒道也有一定涉獵。

最有發言權的,其實還是定國侯。

靖王,那就是純粹現在人族武道界的扛鼎之人。

甚至坊間一直都有傳說。

定國侯之所以放棄了在武道上繼續深耕。

就是因為靖王在武道上的天賦和積累,都超過了定國侯。

定國侯是擔心在接下來衝擊更高層次的武道聖道上,可能比不過靖王。

因此提前早早佈局,乘著寧辰的東風,就勢選擇了法家。

坊間甚至猜測,定國侯可能早就已經確定了法家之路。

只不過是不確定,這條路是否能夠走通。

當然這些坊間傳聞,寧辰是一句都不相信的。

定國侯有多強,天賦有多高,寧辰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說非要找一個定國侯,放棄武道的路,那或許就是因為定國侯有更多的選擇,而靖王沒有更多的選擇。

武道是公認最消耗資源的修行之路。

在寧辰沒有把武朝折騰到現在這個繁榮程度的時候,以當時的國力,同時養兩個二品武夫,是非常不現實的一件事情。

所以定國侯就選擇了自己主動退讓,把武道留給了更加專精的靖王。

當然這樣說,也並非是貶損靖王。

靖王專精武道,是最能發揮出武者最強戰力的人。

這一點是定國侯比不了的。

在武道這一途上,一品以下,定國侯和靖王難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