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吏部這種權力旋渦,尚書都可能每年都換的部門,能夠一待幾十年。

這絕對屬於中流砥柱了。

毫不誇張地說,吏部換的那些尚書,很多在上任尹始,都會去請教這位老臣。

吏部的很多意見,都會去詢問他的意見。

同時也可以想象一下,這位在吏部待了幾十年的老臣。

得提拔了多少朝中的大臣。

他既然是武豫的人,那就等於他提拔的那些人當中,必然有不少支援武豫的。

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必然結果。

現在武豫把這位老臣送出來,明顯是在還武昭這一次的人情。

武昭對這位老臣,竟然是武豫的人,也稍稍有些吃驚。

畢竟這樣一位一直不選邊站隊的老臣,竟然早就倒向了武豫,而武昭竟然都毫不知情。

送上了武豫親筆信之後,這位吏部老臣,也再次表態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自知時日無多,甚是想念家鄉,希望陛下可以準老臣乞骸骨。”

這也屬於戰術性地放棄了。

如果武昭不打算放過這個老臣,打算隨便給他羅列一些罪名的話,那武豫和這個老臣也只能認了。

只是武昭接下來的話,不僅僅讓這個老臣大為吃驚,甚至朝廷當中都沒有人想到,武昭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趙愛卿,如果朕沒記錯的話,你應該還不到花甲吧。”

趙黎躬身道:“老臣明年就到花甲了。”

武昭點點頭:“趙愛卿剛剛花甲怎好就急流勇退。

北境四州連年戰亂,萬妖國好不容易平定。

北境四州正是百廢待興之時。

北境四州需要大量幹吏,前往北境四州。

趙愛卿乃是吏部股肱之臣。

接下來吏部還有很多地方要仰仗趙愛卿。

所以朕還不能準趙愛卿你告老。

朕不僅不準趙愛卿你告老,朕還要給趙愛卿你身上加些擔子。

趙黎聽旨。”

趙黎連忙躬身,道:“趙黎接旨。”

武昭朗聲道:“趙黎在吏部二十一載,兢兢業業,勞苦功高,今晉為吏部侍郎,掌考功和司勳。”

趙黎沒想到自己非但沒有被武昭迫害,反而還被武昭晉升,同時增加了更加重要的職位。

趙黎真的不是鐵桿站武豫之人,趙黎站在武豫身後,只是因為武豫對他有恩而已。

他進入吏部之後,武豫並沒有給他下達過什麼明確的指令。

而他也實則並沒有幫助武豫做什麼事情。

一切他都是按照規矩來的。

今日他接到武豫的命令,就知道這是自己報恩的時候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