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劉邦的首肯,蕭何不敢耽擱,生怕耽誤的久了,劉邦會反悔,連忙命人在校場築造拜將臺。

蕭何築造拜將臺的訊息很快傳了出去,許多將軍聽說漢王要拜大將軍,紛紛猜測幸運會落到誰的頭上,有不少幾個曾今在反秦戰爭中立過功勞的將軍更是興奮的有些睡不著覺,認為當選的應該是自己。

在這些將軍中,最有資格做大將軍的算來算去只有三個人,這三個人就是在反秦戰爭中立過赫赫戰功的周勃、灌嬰和樊噲。

周勃為人沉穩,很少說話;樊噲對劉邦極為忠誠,幾次在劉邦有難時‘挺’身相救,鴻‘門’宴中若不是樊噲及時趕到,劉邦很可能已經被項羽誅殺。這兩個人都非常可靠,而且戰鬥時十分勇猛,可他們卻都沒有統帥大軍的經驗,難以勝任大將軍的職務。

與周勃和樊噲相比,灌嬰資歷要淺的多,雖然他領軍打仗也很有一手,但他在以往的戰鬥中,都是領著規模不大的隊伍作戰,組織大型軍事行動的能力還很是不足,封他為大將軍的可能也不是很大。

正是因為如此,劉邦要拜誰為大將軍更是撲所‘迷’離起來。

建造拜將臺的這幾天,軍營中到處都在猜測這一次劉邦將要封誰做大將軍,但處在紛繁錯綜的形式下,沒有人敢說能夠判斷出誰才是大將軍的人選。

幾天後,拜將臺建好了,蕭何掐指算了算,再過三天恰好就是拜將的最佳時日,連忙囑咐劉邦齋戒,三日後進行拜將儀式。

劉邦聽說幾天不能吃‘肉’,心中多少有些鬱悶,但他卻又不好違逆了蕭何的意思,只得心不甘情不願的吃了三天素食,斷了幾天酒水。

三天後,拜將吉時已到,這一日恰好天公做美,萬里晴空、陽光明媚,三軍將士早穿戴整齊衣甲,在校場列好整齊的隊伍,只等劉邦等臺拜將。

劉邦一大早便起了‘床’,在‘侍’‘女’的服‘侍’下,仔細的梳洗乾淨,穿戴上整潔的衣冠在一群大臣的簇擁下走到拜將臺前。

到了拜將臺前,他抬起腳,緩步拾級而上,每踏出一步,都像是使上了渾身的力氣一般,踏的拜將臺的石臺“咚咚”有聲。

火紅的朝陽普照大地,太陽的光輝灑在點將臺上,為點將臺‘蒙’上了一層金‘色’的外罩。

校場上旌旗迎風招展,一隊佇列著整齊佇列計程車兵手持戈矛,面容肅穆的看著拜將臺上的劉邦。

劉邦上了拜將臺之後,環視了一圈臺下的軍隊,嘴角牽出一抹讓人難以覺察的笑容。

“這就是我大漢的軍隊,有如此威嚴雄壯的軍隊,我又何愁打不敗項羽,得不了天下?”劉邦很想仰頭大笑,但他卻不會這麼做,他與項羽最大的區別就是他總是能將心中真實的想法掩藏的很好,而項羽卻總是喜怒形於‘色’,無論是高興還是憤怒總會掛在臉上。

蕭何手捧符印斧鉞跟著劉邦走上了拜將臺,躬身將這些象徵著權利和地位的器物呈在劉邦面前,劉邦點了點頭,蕭何轉身將這些器物‘交’給一旁的禮官。

臺下一班將官個個翹首靜立,都在期盼著幸運之神的光環能夠落在自己的頭上,作為將軍,那顆象徵著軍隊中最高權利的斗大金印就是他們一直追求的目標,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夠手持金印,對千軍萬馬發號施令。

劉邦見三軍列隊整齊,百官也都聚攏在周圍,一切已經準備妥當,對蕭何點了點頭。

蕭何上前一步,站在拜將臺的前端,手捧一卷書簡唸了起來,書簡中記述的無非是劉邦如何在沛縣斬白蛇起義,又如何一步步走上漢王的位置,等到為劉邦表完功,蕭何將書簡一收,高聲說道:“謹請大將軍登壇行禮!”

蕭何話音剛落,臺下眾將正在疑‘惑’的相互看著,拜將臺一側走出了一個身披金甲的中年將軍。

只見這將軍身量魁偉、相貌英俊,頭頂金盔、身披金甲,盔甲外罩著一件素袍,腰間斜挎一把五尺長劍,登臺時步履輕健、態度從容,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威嚴。

當臺下的將軍們看清登臺的將軍面容時,一個個愕然的愣在了當場。

登臺接受拜將的人他們幾乎每個人都認識,這人正是治粟都尉韓信,所有將軍都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是真的,劉邦要拜大將軍,原本他們都以為會拜一名戰功彪炳的勇將,沒想到竟然會破格提拔韓信。

沒等眾將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站在劉邦身後的贊禮官手捧竹簡,朗聲宣告:“請大將軍韓信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