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第二天,林父就去兒媳孃家所在的村子打探訊息。 不打聽……
章節報錯
第621章 第二天,林父就去兒媳孃家所在的村子打探訊息。 不打聽……
第二天, 林父就去兒媳孃家所在的村子打探訊息。
不打聽還能抱點希望,結果一打聽,還真聽說阮家要送家裡的孫子去讀書。
阮家大弟比兒媳年紀小些, 如今孩子才三歲出頭,就要送去讀書,林父怎麼想都不是滋味。
訊息為真,林父蔫噠噠回去, 跟林母商量,“親家村裡人都在嘮這件新鮮事呢,十有八九是真的。”
林母聞言也不得勁兒, “那林松也不是咱家的孩子啊, 給他讀書, 不如給老五老六呢。”
林父何嘗不知道親疏遠近, 可對他們老兩口來說幾個兒女最親近,可對這個新寡的大兒媳,除去孃家估計也就這個過繼來的便宜兒子最親了。
時間太短, 大兒子死了,停靈辦喪事, 費去他們太多的心力,之後就是過繼的事, 根本沒給他們太多的時間。
否則,否則的話,林父想,長嫂如母,下面幾個弟妹以後給大兒媳養老送終也不是不行的。
可惜啊, 過繼的事辦得太快了,如今人都上了族譜, 鐵板釘釘的林家孫輩,就是想退回去,不說族長和大兒媳不同意,人家兄嫂也不樂意再接收了啊。
“唉。”
“唉。”
兩人齊齊嘆了口氣。
緩了好一會兒,林母又問,“那老二的婚事可怎麼辦?”
娶妻是要花錢的,好人家的女兒要的彩禮更高,林母對養老兒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家裡沒負擔,自己得勤快、性子好。
當年娶老大媳婦,林母就是照著這個標準挑的阮家女兒,阮家就三個娃,大兒媳是長女,從小就照顧下面兩個弟弟,阮家也還算疼女兒,起碼沒有把女兒當牲口賣,所以,林母對大兒媳其實很滿意,當然,不能表現出來。
今時不同往日,大兒子走了,以後養老就要靠老二和老二媳婦,這人選又是個大問題。
林父嘬了嘬牙花子,半晌後才吱聲,“你先尋摸著,要是有好的,到時候再說。”
林母便道,“之前就在尋摸,不過那時候老大還在,這會兒又不一樣了。”
談到早逝的大兒子,兩人都沉默了,他們的長子是真好啊,孝順父母,看顧弟妹,家裡家外一把抓,他們是真指著這個兒子養老的。
“找個差不多的,彩禮不要超過五兩,我這陣子帶老二他們幾個去鎮上找點活幹,再找族裡幾家借點兒。”林父最終還是交代道,說白了,老二媳婦這個角色現在太重要了。
“嗯,家裡還有幾個雞蛋,再去地裡摘些菜,你們去鎮上的時候順便賣了。”
似他們村這樣的鄉下人家,去一趟鎮上可不容易,所以說賣菜這種事也只有偶爾去,要是每天一個來回,那其他什麼事都不要幹了也走不動那麼多路。
林家老兩口商量了什麼,阮柔不知道。
她知道的是,過了沒兩天,阮母就讓人過來傳了個訊息,說是隔壁村有個老先生開了私塾,勉強能教兩個字。
村裡人口中的所謂老先生,其實連個童生都不是,三十來歲的窮書生,啥也不會幹,等到二十幾歲,上頭有老子娘一死,就被的兄嫂趕出了家門。
又老又窮的書生活了二十多年,什麼都不會幹,只會讀幾個書,家裡媳婦索性張羅開了一家小私塾,多的教不了,基本的三百千入門還是能教的,在鄉下也盡夠用了。
聽清楚情況,阮柔也沒嫌棄,現在林松年紀小,在村裡讀上兩年,等年紀稍微大點,能自己去鎮上,或者她有錢能在鎮上安家,到時候去找更好的夫子不遲。
“嬸子,麻煩您回去告訴我娘,我明兒就把林松送過去。”
雖然兩家村子距離不遠,但是一個五歲的小孩子走路還是挺費勁的,阮柔打算直接從林家拿點糧食,直接讓林松在阮家住下,否則她忙著做修或,也沒空費心多照顧這麼個小孩兒。
“哎。”那嬸子是過來看兒媳的,也沒怎麼耽誤,幫著傳了個信兒,就急匆匆走了。
第三天,阮柔果真從林家拿了糧食,把林松送去了阮家。
阮家對接收這麼個小孩兒沒什麼意見,一來,阮柔給了錢,就是毫無關系的阮家大弟媳婦都沒意見,二來,林松實在懂事,進門開始就幫著掃地照顧小弟弟,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大兒媳是比照著小孩子口糧拿的糧食,林父林母不好發表什麼意見,也沒空照顧一個沒血緣關系的名義孫子,送走反而眼不見為靜。
林松走後,林家的情況好似又恢複如常,阮柔整日窩在屋裡做繡活兒,半個月功夫,終於繡出來一間格外小巧精緻的屏風,是時候去鎮上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