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說幹就幹,甄氏不是願意坐以待斃的人,故而,從阮氏女這兒……

說幹就幹, 甄氏不是願意坐以待斃的人,故而,從阮氏女這兒得到主意, 很快就歸了家,暗中展開與孃家的談判。

假借馬上就要離開京都的名義,甄氏想好說辭後,提出回孃家探望, 田大郎壓根沒多想,更沒考慮甄氏向來與孃家關系不好。

不出意料,甄氏帶著大包小包, 還沒踏進甄府, 險些被直接拒之門外, 還是繼母瞧見她帶來的禮物, 大發善心讓她從後門進去,至於為什麼是後門,問就是擔心跟豫章侯府扯上關系。

要知道, 當初兩家結親的時候,豫章侯府僅是有些風雨飄搖, 甄家還以為能攀上些好處,哪知道, 結親一年,丁點便宜沒佔到,還險些因此受牽連,甄父晚上在家想想,都要氣得嘔血。

“說吧, 什麼事?”甄父坐在上首,態度十分冷淡。

甄氏先是瞧了瞧甄父, 又看了眼繼母,沒想到在這個家,最後給她開啟大門的竟然是一向對她最不關心的繼母,一時心緒免不得複雜。

思時來此的目的,甄氏定了定心神,語氣堅決道:“爹孃,我想要與田大郎和離。”

“和離?”

“和離!”

兩道意味不明,卻同樣震驚中帶著疑惑的聲音響起,叫甄氏霎時不由得反思自己是不是說錯了什麼。

甄父一臉怒色,正要發火,卻被妻子按住,繼母面上依舊帶著萬年不變的溫和笑容,曾幾何時,這毫無溫度與真心的笑曾是甄氏的噩夢,如今嫁為人父,經歷種種,甄氏突然就看開了,結發夫妻尚且不能走到最後,更何況繼母與繼子女呢。

“爹孃,豫章侯府被奪爵,如今田大郎與其他庶出雖然尚且安好,可聖意難測,保不齊什麼時候就來翻舊賬,女兒實在擔心,”說著,她微抬眼看上首兩人的神情,繼續道,“若女兒獨身一人也就罷了,就擔心聖上牽連甄家,屆時女兒實在無顏面對爹孃和兄弟姊妹們啊。”

一番話,甄氏自認該講的都講了,至於話漂不漂亮不重要,全看甄父和繼母怎麼想。

甄父有些不大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既嫁入豫......田家,就該把自己當做田家婦。”方才他險些脫口而出豫章侯府,甄父心中暗自警醒自己,萬不可有下次了,同時心中不由暗惱,果真這個女兒就是個禍害。

甄氏垂眸,“爹,您如此說,就是在剜女兒的心啊。”

甄家繼母眼珠子轉了幾圈,微微蹙眉,這話看似有些道理,可其中破綻也很大,女兒和離落在旁人眼中如何看,會不會背後說甄家嫌貧愛富,會不會影響自己女兒的婚事以及甄父的差事,其中種種,都要細細思量,一時竟難以下定主意。

“事關重大,你且容我和你爹好好想想。”

沒拒絕,就比甄氏預想的結果要好,沒強要一個答案,她只是如同過去很多次一般,低下了頭,“女兒明白,若女兒和離,定然會給甄家、給爹孃帶來不好的影響,不敢強求。”

甄家繼母鬆了口氣,甄父也莫名輕松不少,“這樣,你原先閨閣的院落還在,先去看看吧,正好我讓你幾個弟弟妹妹去跟你說說話。”

甄氏聞言,順從地離開,只是耳邊隱約聽到幾句父親與繼母的爭論聲,不由得忐忑,還是希望能得一個好結果吧,其實關于田大郎決定離開京都回族地的訊息,則是她特意隱下,以免兩人以為豫章侯府的事已經了結,也是她為了和離耍的小小心機吧。

回到熟悉的閨閣,甄氏頗有些懷念,她在孃家不受寵,住的小院當然很普通,可在孃家頂多為爹孃不喜歡自己煩憂,嫁人後的煩惱更多,卻無人傾訴她竟分不清哪個更好些。

方才歇息了片刻,下面丫鬟就來通傳,說是幾位小姐少爺來了,想來是繼母特意吩咐的。

別看甄父官不大,後院絲毫不簡單,甄氏早死的母親乃甄父的正妻,如今繼母為續弦,除此外府中還有三四位侍妾、好幾個通房,府中子女七八個,甄父基本沒幾個上心的。

如今一串人烏泱泱的來,一瞬間襯得甄氏的小院都有些擁擠起來。

約莫半個時辰後,一群人總算散去,期間甄氏溫柔小意,做足了一個大姐姐的好形象,只希望爹孃能看在此多考慮幾分。

出嫁女子回孃家到底不好久待,眼見時間不早,甄氏只得無奈提出告辭,臨走前依舊沒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不由得沮喪。

本以為事情不成,結果沒想到,天遂人願,朝堂上消停一陣後,又有人彈劾幾家與廣川侯府關系匪淺的官員,恰巧豫章侯府與廣川侯府的關系網密切重合,一時間叫甄父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唯恐被人彈劾了去。

畢竟,如今當官的哪有幾個清廉的,沒人查還好,若特意去查,一查一個準,他鐵定跑不掉,說不定還能趕上秋天田家人流放那一波呢。

越想越是惶恐,甄父少不得四處打點,錢財珍寶送出去一堆,最後只得到一句,盡量跟前豫章侯府撇開幹系,可女兒都嫁過去了,還能怎麼撇清,縱是他表明不認這個女兒,也得有人信啊,況且這麼沒廉恥的事兒,他也不好意思幹得這麼赤.裸裸。

於是,前陣子女兒歸家提出的和離,就成了最好的解決辦法,女兒都和離了,總不能說他還和前豫章侯府有什麼密切往來吧。

只是,和離可以,怎麼才能把和離辦得漂亮才是大問題。

一種是直接跟田家撕破臉,總歸侯府的爵位都沒了,還是聖上以及朝堂百官的眼中釘,越是結仇越能撇清幹系,可甄父摸不清田家還有多少姻親故舊保持往來的,不好輕易下決定;還有一種則是略顯溫和些,與田家好好談判,可問題也很明顯,田家都這幅光景,以後娶妻還能娶到什麼官家姑娘,說句大言不慚的,如今誰高攀誰還說不好呢,甄父頗為自得地想。

最後,還是妻子幫他下定了決心——先禮後兵,若田家講究禮節,兩家和離再無關系自是最好,可若田家不願意,他甄家也不是吃素的,給如今的田家添點小障礙還是可以的。

思及此,甄父便讓妻子遣人喚女兒歸家,此時還得再看看她的意思。

而等到甄家人上門,甄氏的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裡,還好局勢如預料般,她的和離向來問題不大,至於田大郎,到時候她還得做一場戲,不能叫他記恨上,田大郎的小心眼和心機深沉,成婚這一年她可是深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