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午飯後,送走參觀的阮家人,阮柔重新回到宿舍,卻發現宿舍裡已經多……(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學長學姐們所說,大學的課程排的極滿,白天幾乎滿滿當當全是課,沒點空餘的時間,不僅如此,晚上乃至週末,學生們還得趕作業、組班學生雜志、閱讀各個老師們推薦的課外讀物,可謂忙得不可開交。
阮柔讀的是經濟學專業,花國成立才堪堪十年,其中還有大半時間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不說別的,就說如今還是計劃經濟,經濟學在花國根本無用武之地,涉及理論知識的書籍都沒幾本,更遑論實踐課程。
教導他們經濟學課程的,大部分國內老師們自己也稀裡糊塗,只會照本宣科,還是後來,經濟學系的主任聽說後,從北市那邊,請來一位剛平凡的經濟學教授回來,每週講兩次課,這位教授年輕時出過國,當年因為海外背景被栽贓下放,但當年在國外有實打實的實踐經驗,讓阮柔和其他同學受益匪淺。
只是,因著參考書籍都是外國傳進來的,翻譯版本多少有些欠缺,要想真正理解,就得去看外文書籍,為此,阮柔還將幾門外文都提上了學習教程,學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
偶爾,阮柔和周啟深約了週末一起去圖書館學習,常常都是兩個人各學各的,半天下來說不了一句話,思緒放空的時候,她也會想,難怪教育局和學校要禁止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看書的時間都不夠,哪來的時間談戀愛。
眨眼,一個學期過去,原本跟家裡說的每週末回家自然不成,事實上,阮柔只在阮父和阮母生日那天回去了兩天,其他時間,壓根不敢懈怠半分。
眼見新年即將到來,阮柔和同學們本以為能稍微寬鬆些許,結果就被教授佈置了任務。
大一的課程主要是理論知識,涉及實踐的幾乎沒有,而這次寒假作業,就是一次大型開放課題,三到五個人為一組,調研如今的經濟政策,既是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思考,經濟究竟是什麼,身邊樁樁件件大小事多少是經濟範圍內的,也是一次對當下經濟環境的排查、和對未來經濟政策的推演,不得不說,滬市是走在整個花國的前列,想必改革近在眼前。
但不管怎麼樣,寒假總歸能稍微鬆口氣了。
另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就是,周啟深的母親柯莊雅女士,終於趕在年前得以平反回到滬市,早幾日,周啟深就搬回家跟母親一同居住了,沒辦法,柯女士下放多年,吃盡了苦頭,身子骨都徹底壞了,只能靠時間和好吃好喝養著慢慢恢複。
阮柔跟著回去見過幾次,那是一位哪怕歷經風霜、依舊滿身傲骨的人,只她對周啟深滿是愧疚,見兒子有了喜歡的人,直接將名下剛歸還的一套房子過戶,說是將來給小兩口結婚用。
說到房子,還引起過一些糾紛。
柯母是滬市本地人,家中父母只得她一女,柯家的財産當年在抗戰時,大部分捐了做物資,只留下了滬市的三處房産,其中兩套小洋樓,還有一套普通的格子間,三套房子都在柯母名下。
當年柯母被打成壞分子事出突然,而成分問題又影響極大,幾乎是立刻,柯母就跟當時的丈夫周父商量好,兩人假離婚,兒子歸周父。
後來,婚是離了,兒子也給了周父,柯母一個人獨自被下放到偏遠的北方農場,幾乎音信全無,卻不知道當初情誼深重說好假離婚的周父,沒兩年就二婚,再娶了一任妻子,這也就罷,兩人還苛待周啟深這個兒子,全然不顧一家人住的房子還在柯母名下。
當然,當時也沒人敢提這一茬,否則,房子就是被收走的結局,周父不提,原來的周啟深自然也不敢提,憋屈著長大到懂事的年紀,就被送去下鄉,最後殞命鄉下。
若沒有周啟深的到來,就沒有對柯母的接濟,對方活不活得下來都不好說,自然沒人會追究周家,但偏偏,如今母子倆都在,那房子怎麼論,都跟周父沒關系。
阮柔聽周啟深說過身體原主的結局,原主死在鄉下,沒多久柯母也在平反前夕死在鄉下,雖然最後平反了,但柯母自己連帶親生的兒子至死都沒拿回屬於自己的財産,倒是周父背信棄義的接手了柯母的三套房子,不僅帶著妻子兒女搬進了富貴的小洋樓,另外兩套房子出租的租金,也足夠供應他們一輩子吃喝不愁。
故而,柯母剛平反回來,兩處小洋樓都被歸還,周啟深依舊沒放過周父那套,愣是找了人,把周父及其現任妻子兒女一起趕了出去,可謂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至於柯母,歷經多年世態炎涼,早已看清當初男人的真面目,又自覺愧對兒子,自是聽之任之。
倒是周父氣得狗急跳牆,說了好些難聽的話,但房子在誰名下就是誰的,有人來趕,也只得灰溜溜搬了出去,奈何當初因著家裡有房,工作的廠子裡就沒給他分房,如今搬出去只得花錢租房子。
無人時,周啟深還頗為解恨地對阮柔說,“如今城裡房子緊張,那人工資不高,那女人沒有工作,一家人還都花錢大手大腳,我看他們一輩子都別想買滬市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