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全媒人跑得太快,等孟母收拾好十五塊錢,再去門口追人,哪……(第2/2頁)
章節報錯
猶豫著,半晌沒能給出回答,孟父見他這模樣,冷哼一聲,“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都幾十歲的人了,我和你媽還能管你幾年。”說著將手背在身後,搖晃著走了。
孟母見狀也不再多說什麼,畢竟她也不希望兒子娶個帶孩子的寡婦上門,否則,還不知道家裡會被折騰成什麼樣呢。
見天色不早,她問,“今兒時間不早了,你去把兩個孩子接來,中午在家吃吧。”
“不用了,我回去吃。”孟偉沒同意,早已分家,他來吃飯就得遭大哥二哥一家子嫌棄,要不想人說嘴,就得帶糧食來,倒不如去外面吃來得便宜。
孟母知道他的性子,肯定又是出去吃,忍不住埋怨,“天天就知道出去吃,你那三四十的工資,還夠幹啥啊。”
說話的功夫,孟偉已經起身離開,門外看熱鬧的人早已三三兩兩不見,他出了門,徑直回家,懶得做飯,幹脆帶著兩個孩子出去搓一頓。
但吃飯的時候,他不免想起孟母的話來,因著當年不願意跟妻子離婚,他從原先車間裡的技術崗,調成了行政辦的文職,別看文職輕松自在也體面,其實工資還不比不上一線工人,他原本五十多的工資,被降到了三十五,加上各種補貼,一個月最多也就四十。
四十,在會算計的人家,養活一家幾口人都夠了,可孟偉家不同,一來,他們家沒個女人,孟偉自己又不會做飯,隔三差五下館子,發的那點糧票全被嚯嚯了,有時候到月底還要花錢換糧票,二來,孟偉自覺離婚愧對兩個孩子,故而,遇到兒子的事就格外大房,要吃給吃的、要穿給穿的,從上到下,用的都是最好的。
所以,四十的工資也就將將夠孟家三父子過活,至於存錢,孟偉至今每個月的存款都不到十塊錢,還要孟父孟母時不時接濟,就連先前五百的彩禮,都是借來的。
前世,阮家壓根不知道這點,見阮家給出了五百彩禮,雖然一嫁過去就要當後媽,可起碼物質上應該不缺,可實際上,原主嫁過去後,也就是孟家的免費保姆,一日伺候三父子的一日三餐,吃也就是混個肚飽,反正好的好是沒有的,就連衣服,一連幾年都是穿嫁人前的,別說過好日子,還不如在阮家呢。
在孟偉想七想八的時候,孟家的餐桌上,孟父也在叮囑孟母。
孟家條件好,孟父以及兩個兒子一個兒媳都是有工作的,大房二房雖然分家了,可還住在一塊兒,每個月交二十的家用,加上孟父孟母的補貼,夥食還是很不錯的,基本一週最少能吃一回肉。
這會子,晚飯就很好,孟母早上從供銷社搶的一條魚,燉的魚湯熬成奶白色,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孟家幾人食指大動,等孟父拿筷後紛紛開動,孟母還有些惋惜,小兒子一家沒來吃飯,就聽孟父說道,“以後,你也少去給孟家家裡收拾,等他和兩個孩子過成一團糟,就知道要找個媳婦過日子了。”
孟母反駁,“那怎麼行。”
事實上,在搬離孟家院子又離婚後,小兒子不願意看嫂子臉色,一般能不怎麼回來,都是孟母上門幫忙收拾,順便帶點糧食過去貼補,幫著做飯洗衣啥的,否則,孟偉家還會更艱難。
“怎麼就不行了,他要一輩子不結婚,你還能去伺候一輩子,就算你能,等我們都走了呢。”孟父瞪著眼睛,隨即語氣稍緩,“也不是一直不讓你去,但那小子總不能一直不結婚,讓他自己帶著孩子過,要不了兩個月,就得哭著喊著娶媳婦。”
孟母不大相信,“真能成,他可都離婚好幾年了。”
孟父沒好氣,“那還不是你上趕著伺候,什麼都給他忙活完了,哪還需要娶媳婦。”
孟母可不同意這個說法,但也沒反駁,半信半疑著道,“行,那我先不去,等兩個月看看再說。”
孟父孟母商量著熱鬧,孟家大房二房冷眼旁觀,誰都沒吭聲。
一開始,小兒子離婚,孟母還想讓兩個兒媳去幫著收拾,她們又不傻,藉口叔嫂不好單獨相處給拒絕了,至於孟母,那是長輩她們管不了,可也看不慣,今兒看一場笑話,別提多暢快了。
要說孟家這矛盾,其實早就有了,大房還好,孟家老大最受孟父看重,娶的媳婦也有正式工作,其實條件不差,但家中大小瑣事都是孟母做主,家中的吃食上難免就偏向三房,就連孫子輩都是三房的最受孟母歡喜,時日一久,矛盾可不就多了。
好不容易等到分家,結果孟偉一離婚,還是照常帶著孩子上門吃喝,這誰受得了啊,大房夫妻有工作,吃點虧也不在乎,二房的沒工作,可不就受不住,幾次三番的嘲諷,孟偉是個要臉面的,之後輕易就不帶孩子上門蹭飯,孟家的矛盾這才消停,只孟母經常上門幫襯,兩房的人看不慣,也不好多說什麼。
故而,眼下見三房被退婚,既擔心以後還要添麻煩,又忍不住看笑話,既然情深,有本事就別再結啊,那不害人家女同志呢嗎。
孟家人的複雜心緒,阮家人全然不知,不過也不重要了,婚退了,從此他們跟孟家再無關系,以後最好再也不要有見面才好。
出了孟家門,阮父來到藉口,將託別人照看的板車拖上,一家三口往回。
路上坑坑窪窪,時不時還有大坑小坡,其實推著板車走路很是累人,明明天氣不熱,阮父愣是熱得滿頭大汗,阮柔抿抿唇,心想,一定要早日掙錢買個三輪車回來。
回到阮家,雖然累,可三人心情都挺好,阮母還說明天找個媒人上門,阮柔唬了一跳,還以為阮母是要給自己介紹物件,結果阮母說的話大出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