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很多年後,在京城待了許多年的阮柔靜極思動,唐明德索性尋……(第2/2頁)
章節報錯
熟悉的眩暈,阮柔立穩身子,發覺周圍一圈都無人,快速閉上眼,接收原主的記憶。
這一次的任務世界,是類似平行世界的七十年代末,原主名為阮卉,家在清河村,是村中阮家的長女,阮家是村中的老人家,阮父阮母都是老實性子,兼之只生了一雙女兒,自覺挺不起腰桿子,故而在村裡很是沉默寡言,幾乎沒什麼存在感。
一般爹媽老實過頭,底下的孩子性子要麼跟著怯懦到底,要麼就是完全相反,原主就是後者,性子幹脆利落,風風火火,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主意,且特別不聽勸。
乍一想是挺好,可有時候一旦路子走偏了,結局就不那麼美好了。
譬如此時,阮母因著常年的勞累過度,營養跟不上,昨日在地裡幹活時倒下了,送到村裡赤腳大夫那,大夫診斷一番,說是嚴重的營養不良,以後不僅不能幹重活累活,還得吃好的喝好的,休息好,否則有損壽數,指不定什麼時候撐不住就去了。
原主一聽,嚇得夠嗆,當即勒令阮母不準再下田幹農活。
阮母都已經躺在床上起不來身了,卻還是沒應,鄉下人命賤,只要還活著,就得下地幹活,否則,吃什麼喝什麼,糧食又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更何況,家中還有兩個女兒,靠阮父一個人,怕是飯都吃不起,更遑論吃好喝好,反正人總歸是要死的,累死總比餓死好,死了還能給家裡減輕負擔呢。
阮母想得開,原主這個尚年輕的女孩卻想不開,她見家中條件實在困難,牙一咬、眼一閉,託媒人給自己介紹了個物件,願意給高聘禮的那種。
七十年代,清河村所在的整個榆關鎮都並不富裕,於男婚女嫁上,聘禮彩禮都不高,有錢地界兒所說的三轉一響,在榆關鎮有一樣都算是頂頂有面兒的了。
可想而知,阮卉這個要求之下,媒人介紹的都會是什麼樣的人家,正經的鰥夫都算是好的了,多的是那種三四十沒成婚的老光棍,齜著一口大黃牙,怎麼看怎麼惡心,哪怕於此時暗下決心的阮卉來說,都難以接受。
最後挑來挑去,竟還真有了一戶鎮上的好人家,名孟偉,人長得高大英俊,相貌堂堂,還是國營廠的正式工,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對方曾經有過一個妻子,不過聽說那女方家成分不好,前幾年被分配到北方大農場改造,為了不被牽連這才離了婚。
婚是離了,可兩人間感情還在,何況還有一雙兒女在,孟偉本是沒打算再結婚的,可他工作忙,下面兩個孩子沒人照顧,實在沒辦法,又有一堆媒人來介紹,實在沒辦法,只得找一個女人來照顧孩子。
是的,照顧孩子,而不是照顧自己,孟偉心裡存著人,除了名義上已經離婚的前妻,他不願意承認任何人是自己的妻子,所以挑選的物件也就有些挑,城裡那些憧憬愛情和美好生活、家境不錯的嬌嬌女顯然不願意來做一個免費老媽子,來自鄉下的阮卉就成了一個好選擇。
一方要錢,孟偉恰好不缺錢,一方要一個照顧孩子的保姆,阮卉也不介意當兩個半大孩子的後媽,兩人在媒人的介紹下,飛速定下婚事。
阮卉的要求幹脆直接,孟偉出了五百的聘禮錢,震驚了整個清水村,但孟偉卻沒說真話,或者說,他只說了一半,願意結婚,卻並不願意與二婚妻子組成新的家庭,更沒提自己早早結紮,根本不打算與真愛以外的人生育孩子。
懵懂卻直爽的阮卉,就那麼進了成,成了孟家花五百買來伺候兩個孩子的後媽。
後媽不好當,尤其孟偉的兩個孩子都有七八歲,正是人嫌狗憎的年紀,對阮卉這個後媽可謂深惡痛絕,每日裡動不動就是戲耍捉弄,在孟偉跟前訴苦裝委屈,攪和得兩人感情一直不好,這也就罷了,還心安理得享受原主的照顧,開口就是嘲諷阮卉是古代賣身的奴才,伺候他們都是應該的。
偏原主真因為當年那五百的聘禮自覺理虧,無論受了什麼委屈都自己忍下,成婚幾年沒孩子,還以為自己身子夠問題,跑了鎮上醫院,還在孟家婆婆的搗鼓下,喝了不知多少烏七八黑的所謂偏方土藥,可惜始終沒能有自己的孩子,期間,孟偉一直冷眼旁觀,一句解釋的話都不曾有過。
更可惜的是,那五百阮家父母壓根沒捨得用,沒兩年,阮母就去了,走之前,還將那五百塊還給了原主,讓她好好照顧自己。
好不容易煎熬了半輩子,終於將孟偉的兩個孩子養成,兩人都是正經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留在了讀書的省城,沒兩年還將親爹接了去,原主當然是沒份的,又不是親媽。
原主早就看清了現實,也不指著繼子繼女孝順養老,索性自己一個人在鎮上,住在孟家房子裡,自己找了個一份活兒,幫人帶帶孩子,也還能過活,可惜,清靜日子沒幾天,孟偉與那被下放回城的前妻久別重逢、破鏡重圓,一腳將阮卉給踹了,還將原主趕出了屬於孟家的房子。
身上沒幾分存款,一大把年紀的原主無兒無女,掙不到多少錢,還因為年輕時候勞累,早早患了癌症,最終踏上了跟阮母同樣的結局,臨死時,無論是夫妻幾十年的孟偉,還是親手養大的一雙孩子,都沒回來看過一眼,還是原主的妹妹咬牙將人送進了醫院,送了人最後一程。
回憶結束,阮柔第一時間看現在的時間節點,不巧,正是兩人相親的一個月後,就在昨天,孟偉已經來送過聘禮,五十張十元大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