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絮絮叨叨說了好一會,從族學說到親事,之後又拐到不知族裡……

絮絮叨叨說了好一會, 從族學說到親事,之後又拐到不知族裡哪個女孩兒夫家的小姑子,總是七繞八繞, 阮柔對這些輩分一向弄不大清楚,人也不熟悉,很快就被繞暈。

好在沒持續太久,等一樣樣菜洗趕緊進鍋, 一頓爆炒再出鍋,飯菜的香氣縈繞,宴席也正式開始。

灶房裡忙活的一群伯孃嬸嬸, 利索地收拾幹淨, 將碗筷端上桌, 順便在一旁的圓桌上圍成一圈。

當然, 少不了一番你推我讓,那位和善的大表嫂還推著阮母上一席,只是被阮母推了, 母女裡在側下方入座。

宴席也的確熱鬧,院子裡滿滿當當坐滿了人, 一眼瞧下來,大概有足足六桌, 俱是阮氏族人,以及外嫁女的夫家、阮家兒媳的孃家等關系親厚之人。

酒過三巡,賀壽的話說了一籮筐,終於來到今日的正題。

正中央的主座上,一位須發皆白的幹瘦老者起身, 朝四周敬了一杯酒,隨即開口, “今日小老兒七十大壽,本不算什麼,只是有一件事拿不定,藉此請各位一起來出個主意。”

在場能來的就沒有不知道族學一事的,當下認真聽著,阮氏族人且不說,其他親戚也關心著呢,畢竟若族學真辦起來,他們家的孩子也能借著親戚的名義入學。

“族學一事,族內考慮已經有很多年,始終下不定決心,一來,是因銀錢之故,開辦學堂,請夫子、大件課室、書本筆墨,都是不小的開銷,好在積累了這些年,族裡也小有積蓄,勉強能支應起來一個小私塾。”

許是年紀大了,有些累,他緩了緩,才繼續道,“二來嘛,大家都知道讀書好,咱們阮氏也出過一個秀才共,可族內讀書的那麼多,也才出了一個秀才,大家心裡都打鼓,讀書到底有沒有用,若是花了大銀錢還沒讀出個名堂,又該如何。”

話說完,阮柔就瞧見在座不少男男女女贊同地點頭,這兩點可謂說到點子上了,她還注意到,不少人看向了阮父所在的席位。

作為今日的中心人物,阮父的位置被安排在了阮三叔公的右邊,左手邊則是阮氏族內如今的族長,跟三叔公差不多年紀,只是身體壯碩不少,看著就要年輕好幾歲,只一直靜靜聽著,沒說話。

等眾人討論得差不多了,阮三叔公抬手,“大家靜一靜,聽我說。”

人群中窸窸窣窣聲漸停,但依舊有三兩人湊在一起小聲說著什麼。

阮三叔公掃了一眼,繼續,“我跟族長也商量了許久,族學一事有利有弊,但不能因噎廢食,咱們阮氏族內發展這麼多年,卻始終在地裡刨食,眼見著子孫後代越來越多,分到個人手頭的田地卻越來越少,倘若一直繼續下去,日子總會越過越差。”

很簡單的道理,時下農人都講究一個多子多福,既是因著兒子多了,無人敢欺,幹農活也順手,但田地就那麼多,耕田的收益無法再去購買更多的田地,就會有一個很尷尬的情況,兒子越多的人家,反而越窮。

譬如,原本還算富裕的一戶,祖父輩一人還能分上三四畝田地,等到祖父輩去了,分到孫子輩頭上,一人只剩一兩畝,別說娶妻生子,就連養活自己都困難,久而久之,人就窮了,這也是阮氏族內的現狀,若非實在看著族裡落魄下來,族長和幾位族老也未必能下定決定。

“所以,開辦族學是無奈之舉,但也是一件大好事,咱們村距離省城近,往常有小子們進城,最多也就在酒樓客棧當個夥計,累不說,幹不了幾年就會被遣散,少有能留在城裡的,大家說是不是?”

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迎合聲,城裡那些掌櫃的可不傻,十幾二十歲的小夥子是閉著眼收,等到二十好幾,眼見著體力下來了,就開始往外趕人,要不說翻身難呢。

“所以啊,等辦了族學,大家都送家裡的孩子來讀上一兩年書,若有讀書天分的,咱們族裡咬咬牙,把人供出去,若沒這個天分,認識幾個子,將來進城裡找活,那賬房先生可是年紀越大的越吃香。”說到後面,已帶了些玩笑意味,眾人頓時轟然大笑。

一番話有理有據,不少人確實被說動了,但也有理智的,關心的則是其他更具體的問題。

當即有人高聲問,“族學的好,我們自然知道,可大家家中都不富裕,這束脩到底要多少、平時買筆墨紙硯又要花費多少,三叔公你可得給個準話,若太高,我們就算有心也無力啊。”

“是啊是啊,家裡好幾個小子,供一個就算了,全供了,那日子也別過了。”

“可不是,供一個那家裡還不得打起來,不行不行。”

一個個發表自己的意見,阮柔也瞧得稀奇,不能說他們沒遠見、也不能說他們自私只顧自己,家家都是要過日子的,考慮的也最樸素,銀錢、精力、回報,不外乎這些,起碼沒人短見到說送孩子讀書會耽誤下地的活計。

“靜一靜,老三剛才說了不少,我也來說說吧,”阮族長終於起身,掃視了一眼全場,緩緩開口。

阮三叔公和阮族長,算下來是同一輩的親堂兄弟,關系親厚,打配合也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