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最後,這個家到底還是分了,只是每個人都不大痛快。 阮……(第2/2頁)
章節報錯
熟悉的一陣搖晃,阮柔已然身處新的世界。
“月娘,去看看你幾個弟弟妹妹的東西收拾得怎麼樣了?”一道中年婦人的聲音響起,喚回阮柔的思緒。
“好。”見氣氛和諧,阮柔忙應是,匆忙分辨了下方向,朝著東側的廂房走去。
這是一間南北朝向的三列茅草屋,雖是茅草所建,但修建得頗為用心,表面平滑幹淨,不見幾道裂縫,屋頂是厚厚的茅草堆,前後通風,顯得十分整潔而幹淨,可見是一家子勤快人。
出了門,阮柔沒有直接與人接觸,而是躲在牆角,先接收原主的記憶。
原主名為阮月娘,是盧蘇村阮老黑家的長孫女,年方十二,性子柔順。
盧蘇村,顧名思義,村中大姓為盧、蘇二姓,阮姓不過外來戶,唯村中阮老黑三兄弟。
其中阮老黑居長,跟下面的阮老根是親兄弟,至於阮老錢,則是隔房的堂兄弟,不過因著是外來戶,擔心受排擠,阮老黑三兄弟頗為團結,是村中難得的和善人家。
身處這樣的家庭氛圍,阮月娘的日子不算好過,卻也並不艱難,就如尋常農家女孩一般長大。
若只是如此,將來到了年齡,成婚生子,亦無甚不甘,但既然阮柔來了,總歸心有怨恨。
一切的起點還要歸結到即將來臨的災荒,盧蘇村地處偏南,十幾年來風調雨順,自從阮老黑三兄弟逃荒而來,就沒有遇上過天災人禍,日子平和而安順。
偏偏人到老年,再次遇見幾十年不得一見的大幹旱,其他村人還在猶豫時,被早年逃荒經驗嚇怕了的阮老黑三兄弟,湊一塊兒商量好一陣,又找了村長以及村中眾多交好的人家細講當年逃荒慘痛經歷,終於說服一起逃荒。
這本是好事,因為這將是一場持續三年之久的幹旱,留下來只有死路一條,然而,逃荒路上艱難險阻萬千,縱然早有準備,最終整個阮家上面兩輩幾乎都喪命在逃荒路上,唯留下原主與幾個隔房的弟弟妹妹。
這又要說起阮老黑家如今的人丁,上面阮老黑與老妻阮蘇氏俱都尚在,不到五十歲的年齡身形依舊強健有力,是整個阮家的指路明燈。
阮老黑下面又有三個兒子,老大,亦即原主的爹孃,阮老大以及阮李氏,生有原主與一雙弟妹,攏共三個孩子。阮老二,妻阮孫氏,育一子一女,其中長子更是阮家的長孫,頗得阮老黑老兩口看重。阮老三與妻阮田氏,至今唯有一女,年方五歲,整個阮家可謂枝繁葉茂。
阮老根以及阮老錢家同樣不遑多讓,人多自然有人多的好,三房攏共十幾個男丁走出去,饒是本地地頭蛇盧家和蘇家輕易不敢招惹,更別提阮老黑的妻子就是本地大姓蘇氏出身,向來只有交好的份。
然而逃荒路上饑荒、幹旱不饒人,最後,三房阮家人也沒能留下幾個活口,而其中最為年長的原主則負擔了眾多存活下來的幾個弟弟妹妹的生計,不可謂不艱難,但作為長姐,她責無旁貸。
而阮柔如今的首要任務,就是將原主從這般境地裡解脫,當然就要阮家諸人存活下來。
接收完記憶,阮柔深呼一口氣,從天災下面搶人,難度可想而知。
暫時想不出合適的辦法,她只得按捺下焦急的情緒,繼續往東廂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