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一文、兩文,一百文,一蒸籠包子攏共有六屜,一屜能有十個包子(第2/6頁)
章節報錯
而回到鎮上柳家的小院,兩人也沒有閑著。相反,計劃著明天要做兩倍於今日的包子,兩人幾乎是回到家中就開始忙活起來。
柳湛青揉麵,阮柔調餡,均忙的不可開交,直至日色西斜,肚子傳來饑餓的訊號,兩個人才終於忙活完。
期間不可避免的手上、臉上沾到點東西,彼此相視一笑,俱是赧然。
阮柔做飯的手藝只算一般,好在其他三人也不挑她做什麼便吃什麼。
第二日,寅時上午三點),兩人自覺起來蒸包子。
第一鍋包子出鍋時,正正卯時上午五點),街上已經隱約有行人來往來,客商小販不絕。
有昨日就買過柳家包子的,聞到味道的第一時間就湊了上來,一個個均五六七八個的買,多的甚至直接買上一屜十個直接帶走的。
即使昨天沒有買過的,聞到這香味也後知後覺跟上來,買一兩個嘗嘗,有那種忍不住的,人還沒走遠呢,兩個包子俱都下肚,腳下便不由得回轉過來,繼續多買上幾個。
有人調侃,“柳東家,你們家包子做的這麼好吃,我都想一日三餐吃你們家包子了。”
柳湛青便笑,“那你中午繼續來,我再給你蒸上一屜隨你吃。”
那人便笑嘻嘻地離開了,早上多吃幾個也就罷了,就是午間、晚上再繼續吃,不知得費多少銀錢,他哪裡捨得。
柳湛青也不在意,寡言少語的客人上門,他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不多說話惹人嫌。
如果是話多的客人,他就陪著一起湊趣聊天,說說閑話。
做小本生意就是這樣,與什麼樣的客人都得相處得來,因為大多數時候都是這些熟悉的客人上門。
這一天毫無意外,巳正上午十點)不到,一共準備的十蒸籠包子再次賣的幹幹淨淨。
婉拒了陸續趕來問包子還有沒有的客人,柳湛青再次關上鋪子門。
關店之後便是熟悉的數銅板環節。
這一次足足數了八百五十文。
柳湛青的眼中泛著亮光,道,“貞娘,真是多虧你了。”
“沒什麼,這也是我該做的。”阮柔言語上很是謙虛,然而銀錢卻沒少拿,這一次,她拿了兩百五十文錢。
她估摸了一下,這兩日賺的錢可以先給五丫置辦兩身像樣的衣裳,再買一點護膚的産品她自己也要用,這就能撐很長時間了。
而按照這樣的速度攢下去,或許距離送五丫進學讀書的日子也不遠了。
但這次之前,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柳湛青的親兒子柳宇究竟是怎麼安排的。
一個屋簷下住著也沒有利益糾紛,阮柔並沒有拐彎抹角,相反,她直接問出口。
“阿宇的年紀也不小,你是怎麼打算的?”
柳湛青抬頭,眼神頗為無辜,“我原先沒想那麼多,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盡管說。”
“阿宇如今才五六歲的年紀,指望他正經做什麼活或者送去什麼地方做學徒,我看也沒有什麼必要,這麼大的年紀正好送去讀兩天書,也漲漲見識,日後做什麼都有個章程。”
“讀書?”柳湛青還從未想過這個可能,主要即便略微富裕的鎮上人,其實也很少真的送孩子們去讀書進學幹嘛的,並不是不想著孩子能有個好前途,而是真的能讀出個名堂來的實在太少了。
因為讀書耽誤了學一門好手藝,亦或者在店裡幫忙的功夫,銀錢都不知費去多少,如此兩廂取捨,能去讀書的少之又少。
但此刻,柳湛青乍然聽到,略一思考,就覺得甚是有理。
他不圖兒子以後讀書能讀成個什麼名堂來,只希望他能讀書明理,日後不拘做什麼事都能多思多慮兩分,便於他整個人有益了。
不過倒也真真奇怪,怎麼增量提起來之前他從未想過這個可能呢,甚至於在李婆子和柳婆子以照顧孩子為由上門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將孩子送去私塾。
不過這幾日想不明白的事也不止這一樁,他很快放下,回答道,“讀書麼,那也挺好的,只是鎮上的私塾我也不是很熟悉,等我從府城看病回來,若是手頭還有銀錢,就趁著明年春天四處開學的時候把他送過去。”
“行,那咱們這段時間就先打聽打聽,我對鎮上還不太熟悉,你也多問問。”
“嗯。”兩人說定,閑暇時間便各自在鎮上打聽起來,只阮柔。出去打聽這場私塾之外,還在尋找能夠教女孩讀書的女學。
只是很可惜鎮上人少,即使略微富裕的幾家地主鄉紳,也都是請了女先生家去教導,而非送到所謂的女學。
不過她。我聽說縣上有伴,有你家女婿大部分能交得起一年五兩銀子束脩的人家,盡可將女兒送過去。
阮柔很是心動,只是縣裡距離她現在還太遙遠,也只能暫時擱下不提。
倒是鎮上的私塾,很快就有了訊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