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信中所言,皆是過往原主在阮家門下,父慈母愛,母女相得的美好追憶。 只最後一段提及,阮肌

信中所言, 皆是過往原主在阮家門下,父慈母愛,母女相得的美好追憶。

只最後一段提及, 阮家在府城生存艱難,無以為繼,求管大人相救。

阮柔猜測,這信定然是給她還有阮雨桐都送了, 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管大人才是最近能伸手的。

奈何,她如今本就一凡人, 無權無勢, 根本幫不上阮家的忙, 至於管父管母那邊, 她略提了一句,得管大人一句他自會處理,後續如何, 未再關注。

待得後來,阮柔才知, 管大人礙於她的面子,的確出手相助, 也只是解救一二。

一來,官場上,利益糾葛紛爭眾多,沒道理管大人手伸那麼長,直接動搖他人的利益, 而來,富商阮家又不是他正經親家, 為了兒媳名聲,略留幾分顏面,至於阮家損失多寡,幹他何事。

阮家就此從府城一流富商位置淪落,家中資産僅留存十之三四,大不如前,甚至還伸手欲從女兒,也即阮雨桐處討回幾分嫁妝,不得而終。

一切進入阮柔的耳朵,只是一場過眼雲煙。

她在原先府城的鋪面,複又在京都開了,每日裡生意絡繹不絕,帶來大筆銀錢。

管樂章依舊是那個富貴閑人,每日裡澆花看戲,走馬遊街,簡單而快樂。

大理寺掌管全國刑獄,各地上報的案件不知凡幾,管大人忙得腳不沾地,府中諸事幾乎都有管夫人做主。

如此又三年,管大人依舊任大理寺卿,事實上,到了這個位置,想要升職千難萬難,畢竟,再往上就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只能等上面人退下來或者有事調走。

倒是外派三年的管大哥,考評得了中上,畢竟是嫡長子,管大人到底還是使了幾分勁,將人調回京都周邊的繁華城池,如此,再過幾年,也有機會調回京都。

不過,對於這個大哥,阮柔並不看好,相較管大人,管大哥為人純善,心眼不知少了幾個,守成容易,開拓難。

眼看著下一代前途艱難,管大人選擇將目光放在孫輩上。

大房,管大哥大嫂已經有兩個男丁,大的那個已經七八歲,請了夫子在家中教習,頗有幾分聰慧。

而阮柔與管樂章,也有了一個孩子,只不是管大人期待的男丁,一個可可愛愛的小姑娘,被她爹寵愛得緊。

日子一天天的過,孩子逐漸長大,大人逐漸老去。

不知不覺間,鄉下的阮父阮母去世,阮家小弟成長為當家人。

而富商阮家,阮家夫妻吃好喝好,倒是壽數更長些,如今已經是阮家的老太爺輩,不過兩代,阮家已淪為普通商戶人家,再沒了曾經的輝煌。

家中將近弱冠的兒孫,聽著足以讓耳朵生繭的家族輝煌史,不屑撇嘴,有這空,不如去外面和朋友多喝幾壺酒。

管二已經很多年不曾回來,倒是阮雨桐,前些年帶著一對兒女回來,就此跟杜姨娘一同留在京都,至於管二那邊,另納了一個貴妾,幫著操持後院、與夫人往來焦急。

在地方過了幾年苦日子,阮雨桐也算想明白了,她嫁妝豐厚,又能靠種植花卉得來銀錢,何苦陪著滿後院小妾通房的男人,不如回來京都好生教導兒子。

“姐妹”想見,自是諸多感慨,只是,一場陰差陽錯,當年的爭鬥,為身份、為利益,如今,再沒了曾經的那股子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