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面對女兒躲閃的小眼神,阮父沒有揭穿,猜也能猜到她可能說了什麼,小年輕嘛,一腔正義是好事。……

面對女兒躲閃的小眼神, 阮父沒有揭穿,猜也能猜到她可能說了什麼,小年輕嘛, 一腔正義是好事。

兩人前後腳回了家,冷得直哆嗦,沒有多說什麼就回去睡覺了。

熱水瓶捂著,被窩裡暖融融的, 阮柔很快睡去,而阮父,則將經過詳細說了一遍, 勾得阮母揪心不已, “這些挨千刀的, 有這功夫自己不好好學, 就知道搶人家的。”

“不過咱們自己知道就行,不要主動往外說,省得惹麻煩。”跟去上大學就能徹底離開這裡的知青們不一樣, 阮家到底土生土長,還是那句, 得罪不起人。

“噯,這我還能不知道。”阮母給他甩了個白眼, “趕緊睡吧。”

一覺睡醒,外面傳來爆竹聲,阮柔迷迷糊糊起床、洗漱,等到堂屋,一家人都已經在了。

“恬恬起來了, 快去燒紙,燒完咱們就吃飯。”阮母將剩菜端上來, 連忙吩咐。

初一可不能偷懶,否則接下來一年都不會勤快,阮母深信,故而初一早上七點,每年阮家都會準時開飯,然後開門迎客。

比起昨晚年夜飯的豐盛,今天的早餐就有點寒磣,事實上,阮柔從原主的記憶裡,初一不能下生,也就是不能做生食,故而一整天都只能吃剩菜剩飯。

阮家四人早已習慣,此刻也沒有意見,三兩口扒完飯菜,將大門開啟,瓜子花生糖果等擺上桌,等待村裡的孩子們來拜年。

阮大力吃過飯就跟著村裡的小夥伴出去拜年,阮柔和阮父阮母則在家裡招待上門的客人。

結果,從上午八點開始,一直到中午十一點,整整三個小時,客人就沒有斷過,除去往年都會上門的小孩外,還有不少村人帶著孩子來求教學習的技巧。

論下來,村子裡去上學的小孩不算少,只是大多讀個小學、認個字就夠了,少數男丁能上初中,至於高中,整個村子都鳳毛菱角。

如今,阮柔準大學生的身份,也算是給村裡人激勵,以例項告訴他們,只要好好讀書,鄉下人也可以改變命運。

不管何時,多讀書總不是壞事,阮柔便趁機給大家多宣傳讀書的好處,更是大力鼓勵他們送孩子去讀書。

“總之,不管男女,只要能讀出來,只要一家供出一個會讀書的,以後就不愁了。”可能有點畫大餅的嫌疑,可她說的絕對是事實,面對眾人信任的目光,阮柔將那丟丟心虛拋到了老遠。

鄉下人天生就對讀書人多一份信服,兼之阮柔是他們自小看著長大的小輩,故而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不少人家後來咬著牙都要供家裡會讀書的孩子繼續讀下去,在若幹年後,還真出了不少大學生,他們村子也被外人譽為狀元村,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如今,初一迎客、初二跟著阮母回孃家,初三招待阮家的姑奶奶們,初四之後又接連參加親朋的幾場喜宴,幾乎一刻不停軸地轉,尤其阮柔格外地忙碌,誰叫她如今是周邊十裡八村的名人,不拘結婚還是生孩子做周歲,幾乎家家都以能請她上門為榮。

阮柔有意配合之下,幾乎是能參加的都去參加,如此,一連忙到了初八,終於勉強閑暇下來。

阮父已經帶著兒子及部分村人開始下地幹農活,阮母則在家裡給閨女準備遠行的行李。

這年頭,交通費昂貴,寄包裹的費用同樣不低,故而,大多數行李還得靠人坐車搬運。

阮柔看著阮母辛苦收拾出來的幾個大包裹,眼睛都瞪直了,“媽,東西收拾得是不是太多了點?”

阮母毫不在意,反而有些惋惜,“哪裡多了,我看還好了呢,被子都只夠帶兩床,還有衣服衣櫃裡還剩了幾件舊的,吃的很多都帶不了,我也就裝了幾條臘肉、煮雞蛋,幹糧......”

一連串話語砸得阮柔頭暈眼花,漸漸的,臉上掛滿了絕望。

“媽,要不你們跟我一起去吧,還可以看看京城。”

“我和你爸就算了,還是讓大力跟著你去,一路可不安全,沒個男人跟著,我可不放心。”

阮柔見狀,眼珠子滴溜溜轉得飛快,飛快上前,跟阮母貼在一塊兒死命撒嬌,“爸媽,你們就跟我去嘛,我第一次出遠門,沒有你和爸爸看著,只有我和哥,你們能放心嗎?”

“有什麼不放心的,你倆都是大人了,一路坐火車又不用轉車。”阮母絲毫不為所動。

奈何阮柔一個勁纏著,說些一家人齊齊去京城的美好畫面,又提到京城的萬裡長城、故宮和天安門廣場,將無比崇拜偉人的阮母說得略為心動。

“我再想想,再說還得看你爸時間呢,村裡這攤子事可離不得他。”

“嗯,爸那邊我去搞定。”阮柔信心滿滿。

初九,年關的氛圍漸漸散了,而遠行的知青終於全部歸來。

知青點的十幾個知青,一共只有三人收到錄取通知書,也就是說,只有這三人能憑借上大學回城,其他人還得回來繼續幹農活。

上一次,阮父給三個考中的知青發電報,不過三人都說親自回來一趟,順帶收拾行李,阮父也就省了寄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