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眨眼間,五年光陰一閃而逝。 阮柔在府城的調料廠越辦越大,如今不僅供應府城內的小(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04章 眨眼間,五年光陰一閃而逝。 阮柔在府城的調料廠越辦越大,如今不僅供應府城內的小
眨眼間, 五年光陰一閃而逝。
阮柔在府城的調料廠越辦越大,如今不僅供應府城內的徐家,還遠銷往外地各府城。
偌大的生意, 不是沒有人跟著學,但不論如何調配,味道上總要差上幾分,小飯館不在意這些小差別, 大有買的,然而越是大的飯館酒樓,就越能品出其中不同, 故而, 不拘外面每年冒出多少調料作坊, 於她的生意卻沒有太大的妨礙。
經年累月下, 阮柔早已習慣了每日上午外出巡視一遍調料廠,等到中午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頓飯,下午或與人商談生意或清閑在家, 儼然一心鋪在事業上。
與之相反,柳湛青因著身子骨一直不大好, 反而常年待在家中照顧家人,他本就於廚藝上有所擅長, 如今深知家中所有人的口味,做出來的菜蔬更是讓人吃得熨帖。
女主外、男主內的新鮮模式一開始在府城內引起了不小的動蕩,不知多少人議論紛紛,有勸柳湛青重拾男人的尊嚴,拿下家中産業的掌控權的, 柳湛青一笑了之,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到了後來, 見不奏效,調料廠的生意又著實紅火,又有許多生意上的人家派出自家的年輕後生,或是偶遇、或是自薦珍惜,總之,也叫阮柔見識到了府城的諸多兒郎。
時日一久,眾人心知無用,也就口頭酸上兩句,少有再犯到跟前來的。
倒是隨著時間過去,五丫已然及笄,成為一個花信年華的大姑娘,更是引起了諸多人家的覬覦。
五丫的容貌並不如何驚豔,卻獨帶著一股溫婉和善的氣質,讓人望之便覺美好。
然而,這些只是表象,似乎是小時候在田家那般環境長大賦予的特殊性格,實則,府城幾年,早已褪去了她在田家的畏縮和膽小,常年跟著阮柔打下手,性子早已變得風風火火,於很多事上都有足夠多的見解。
阮柔預備過幾年,便將調料廠的生意交託過去,再沒有不放心的。
除此之外,柳家唯一糟心的事,大概就是柳宇讀書讀成了個書呆子,旁的事萬事不管,只整日埋頭在書本間。
偏他只會死讀書,但凡書中深奧點的理解都要花費許多心思,更別提有自己的見解。
學堂裡的夫子已經委婉提過幾回,言道柳宇並不適合讀書進考,不如趁早打算。
然而如今的柳家又不缺錢,即便一輩子讀不出功名,柳宇鬧著讀,便讓他繼續讀,只要不煩擾別的學子就好。
倒是先前一直讓她顧忌頗多的小六,如今有了很大的改變。
也不知是因為脫離了田家,還是因為身邊沒了娘親姐姐護持,被送到釀酒坊做學徒的小六,如今辦起事來條理分明,因為學得好,一年前被酒坊裡的師傅送到府城的師兄處來進修,兩人倒因此多了許多走動的機會,關系雖然生疏,卻也恰恰正好。
自打來到府城,兩人在鎮上與鄉下都沒有太多的牽掛,只阮柔隔上兩年回去一次,看看阮家人,也順帶巡視一下鎮上的兩間鋪子。
阮家人近些年來的生活堪稱順遂,一起都要多虧了阮柔當年送來的二十兩銀,家中用這錢置辦了三畝多田地,一下子減輕了家中負擔,兼之每年阮柔都遣人送回來的節禮,阮家在十裡八村可謂頭一份。
阮父阮母每年都能收到阮柔額外送來的節禮銀子,腰包滿滿,家中富裕,子孫孝順,再沒有不順心的,唯一牽掛的反而成了遠在府城的女兒阮柔。
至於阮大嫂,無數次跟丈夫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因著小姑子的事情口出惡言,方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阮大哥每每只是笑,並不多說。
若說阮家是附近十裡八村人人豔羨的物件,那眾人看田家的眼神就很是複雜難言。
為其錯過了這般一個金財主惋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赤裸裸的嫌棄。
是的,嫌棄田家人沒有眼光,俗話道有眼不識金鑲玉,田家就是那等眼瞎的,如今依舊過著苦巴巴的日子,當著人面不表露什麼,背過身去,卻總是偷偷嘲笑,再大談特談一番,若自己是田家,把握住機會,該當如何如何。
說的多了,田家人總能聽到一兩回,然而,便鬱悶更重。
田家剩餘三房依舊沒有分家,依舊跟著田家二老在一起過活,且遵循田老頭開枝散葉的想法,孫子輩也逐漸開始婚配,孩子越生越多,家底卻越來越窮,儼然成了村中的貧困戶。
田老頭田老太也不明白,明明一家子辛勤耕作,田間地頭從不懈怠,為何卻越過越差,眼看著成了旁人眼中的笑話。
田家一共四房,刨去三房在外做學徒的六孫子不提,其他三房,大房一貫的精明會算計,仗著是家中長子長孫,又生了重孫輩第一人,日日以勞苦功高自居。
二房的倒是老實,可也太老實了,就連當初以前老三家的遞過來一些好去處也全回絕,田間地頭打轉,一輩子就沒掙出個活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