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是說,讓微臣勸太子殿下留五皇子性命?”

“倘若你應下,文淵閣大學士便是你了。”

趙豐年垂眸,“陛下怕是忘記了,太子殿下賢明,哪怕是微臣不做這個大學士,他日太子殿下亦不會虧待了微臣,從某一方面來講,太子殿下委實像極了陛下。”

天元帝恍惚,“太子像朕?都說太子不肖朕,老五才最像朕。”

“陛下起初剛得知微臣所為,便開始關注微臣,而後險些要欽點微臣為官,不正是跟太子殿下一般,求賢若渴嗎?再者,五皇子所行之事,陛下定然也是心痛萬分,恨他走錯了路,太子殿下未嘗不是心痛於弟弟的殘暴不可挽回,當然,這只是微臣自己所思,此外,陛下難道就未曾想過,是太子殿下不放過五殿下,還是五殿下會不放過太子殿下呢?陛下,微臣看到的是五殿下不擇手段殘害百姓,恕臣不能擔此大任了。”

天元帝一臉複雜,終究是閉了閉眼。

“你果然是不同的。”

“趙豐年,有你輔佐太子,朕很放心,他日,倘若老五有不臣之心,可殺之。”

趙豐年面無表情走到門口,在推開門的一瞬間,換上悲痛的表情。

見眾人抬頭看過來。

“陛下,薨了。”

“父皇——”

“陛下——”

先帝新喪,國卻不可一日無君,太子繼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就在眾人都忙著為先帝弔唁,或為新軍登基操辦事宜之時,卻有一部分人將目光放在了趙豐年身上。

如今,誰都能肯定趙豐年會成為新帝眼前的紅人。

先帝最後一個見的人是他,新帝指定操辦登基儀式的人也是他。

對此,趙豐年只嘆息自己還揹著禮部尚書的職責。

新帝登基後,第一間事便是大赦天下,同時論功行賞。

趙豐年不出意外成了文淵閣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與此同時,傅玉書提出了請辭,新帝挽留再三,最終將人調去了國子監。

眾人看得分明,這是在給趙豐年鋪路,翁婿同朝為官,傅玉書自然不能佔著六部的實職。

正如眾人所料,新帝十分滿意傅玉書知情識趣,賞賜了傅家不少好東西不說,更是升了傅時瑾的官職,眾人見狀,紛紛誇傅玉書這個請辭很值得。

新帝是個勤勉的,剛登基就召集了內閣議事,第二日在朝堂上宣佈了數十條政令,文武百官在聽著宣讀的時候,目光不自覺就看向瞭如今已經站在第一排的趙豐年身上。

“十二條政令,十條都是趙大學士此前推行的,這內閣首輔怕是不日就要讓位了。”

“倘若這些政令真能順利推行,趙閣老就是大功臣,如今雖無首輔之名,卻已有首輔之權。”

就在京城全城縞素之時,朝廷準備推行新的政令之時,皇陵傳來訊息,五皇子叛逃了。

文武百官還來不及感到驚訝,第二天就又有訊息傳來,說五皇子聯絡了舊部,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要推翻新帝。

群臣驚訝之餘,也發覺了趙豐年這此間推進的這個驛站組織做得甚好,就憑這一點,貽誤軍機的事情勢必要少很多。

“叛軍在西北地聯系的舊部,經過青州嵐州平西等地,為今之計,是速速將叛賊攔在青州。”

新帝定年號永興,此時,永興帝看著下方,點了趙豐年的名。

“趙愛卿,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