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 議和(第2/3頁)
章節報錯
“我就當你誇我了。”
趙豐年成親,朝廷是給了休息時間的,如今婚假結束,趙豐年便又回到了吏部做事。
九底地的時候,趙家收到從懷江府來的信,說是趙有志考上了秀才,準備去青州書院讀書了,巧娘跟趙來賀都十分開心,大胖也趙有志厲害。
而他們這裡高興著,朝廷卻收到了邊疆被犯的訊息。
聽說戎族來犯北門關,小股戎人的騎兵深入北地,搶奪了一個村莊的糧食,趙豐年當即臉色很難看,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打回去,可朝堂上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北地才將將修養生息,一旦開戰,豈不是又要生靈塗炭?”
“戎人本已經定居北門關外了,為何會無緣無故進攻北門關?這其中必有蹊蹺,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哦清楚才好知己知彼。”
“彭昌鎮守邊關多年,是否存在翫忽職守可能,也需要進一步調查清楚。”
“戎人狼子野心,一直覬覦我大夏朝地廣物博,以前每逢秋冬秋收後都會來犯我邊境,彭將軍鎮守邊疆,前年更是摧毀戎人偷渡進邊境的路線,不可能翫忽職守,許是那戎族內部出了事,糧草不足,才鋌而走險!”
“調查調查,等調查清楚了,受害的就不止一處村莊了!當務之急是趕緊點兵,派人支援鎮北軍!”
眾人各抒己見,趙豐年還是頭一回見到猶如菜市場吵鬧的朝會,正思索著邊境破敵之法,卻冷不丁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趙大人,你是從北地回來的,你且說說,依據北地情形,如今是不是應該休養生息?”
上頭天元帝也朝趙豐年投來了目光。
趙豐年見狀,只得站出列來。
“陛下,北地確實應該好生修養生息。”
正當那人滿意想繼續闡述自己的論點之時,卻聽趙豐年又開口了。
“但是,戎人狼子野心,一而再再而三犯我邊疆,實在可恨,邊疆一日不穩,邊境百姓便一日不得安生,是以,微臣以為,跟戎人的這一仗,在所難免。”
一片安靜。
“也就是說,趙卿家是主張發兵?”
趙豐年再拜,“回陛下,是。”
天元帝沒說話,而其他人發問了,“依稀記得,趙大人此前去北定府之前,是堅定反對動武的,怎麼去了一趟北地,竟改變了主意,趙大人在北地也是做了一番事的,如何不替百姓們想想?”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情形比之五年前又不同了,如今我大夏朝糧倉充足,兵馬強壯,北地經過這幾年,人心齊聚,不用再擔心北地不穩,正是足以一戰,邊疆穩定,才是真正為了百姓著想,下官自然是支援發兵,彰顯我大夏國威的。”
這天的朝會並沒有討論個什麼出來。
這件事前前後後也在朝廷上議論了小半個月,最終天元帝還是決定和談。
“父皇老了,早就沒了年輕時候雄霸天下、平定山河的勇氣,他如今只想安安穩穩坐在自己那把椅子上面,也只想粉飾太平。”太子殿下有一回在長街上碰到趙豐年,說了這麼一句。
趙豐年可不敢接這話茬,只陪著略聊了幾句就回到了吏部。
自從上回他的意見被駁,天元帝也不再隔三差五宣他伴駕,朝中人見風使陀,只當他遭了天元帝嫌棄,對他避之不見,便是在吏部,竟也有不少人避著他走,叫趙豐年不禁感慨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君心難測、人走茶涼。
而這個時候還上趙家拜訪的蘇景章就顯得格外難得了。
蘇景章是趙豐年那年殿試的探花郎,江南才子,起初風頭頗盛,跟榜眼顧子昂一同入了翰林任編修,只是,如今顧子昂已經去了吏部,他卻還在翰林院。
依照前人來看,蘇景章倘若再找不到出路,怕是一輩子只能在翰林院了熬資歷了。
翰林院從不缺這樣的人。
依蘇景章的才學,理應不會被這樣埋沒,趙豐年能想到的,只能是他的罪了人了。
“你想外放為官?”聽完蘇景章的來意,趙豐年並不驚訝。
“正是,還請趙大人看在同期的份上,許下官一個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