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可以。”

拓九還沒來急的高興,只聽她又說了一句,“不過接下來牧縣的事情就不歸我管了,拓大人有什麼事也盡可以找趙有德典吏。”

趙青青離開後,王師爺走到了拓九身邊。

“大人——”

“閉嘴,我今天沒說錯詞!”

“大人,我只是想說,趙大人還有趙典吏他們都已經走遠了。”

“王文之,你有時候真不會說話。”

到底是誰不會說話啊?

巡視過幾個縣城後,趙豐年便準備著手大力抓春耕了。

好訊息是,一場雨順利地落在了北地的大地上,春耕開始了。

“推行大豆?”

趙豐年在府衙的例會上提出了要全面在北地種植大豆的訊息。

“北地土地遼闊,沙質、半沙質土地多,再適合大豆不過了,大豆能固氮肥,改良土質情況,在這裡種大豆,有很大的潛力。”

前一段時間,趙豐年反複說過肥力,如今大家都知道這些話什麼意思。

“北地剛回歸大夏版圖沒幾年,加上這裡動蕩窮困,大豆還沒傳到這裡,種植者寥寥無幾,倘若真能形成規模,那趙家村的豐收油,也可以是北地的豐收油了。”趙青青只是一想就點到了其中關鍵。

“大人是想建廠?”

趙豐年笑了,“要想讓北地這潭死水活起來,就要讓他便成大江大河,流淌出去。”

趙青青也笑了,“大人所言極是。”

見楊菱等人面露疑惑,趙青青便跟他們說了豐收油的事,其他人聽得也是兩眼放光。

“既是如此,百姓們定是要多種植大豆,只是北地習慣了種植麥稻,怕是百姓一時間無法接受新的糧種。”

“不如由衙門出面,跟百姓簽訂契約,待收成後,百姓盡可按市價賣給官府,如此一來,百姓們沒有了後顧之憂,衙門也可有足夠的原料推行制油廠。”

提出跟百姓定契約的是王文,王家的後輩,留他下來,一時對王家的表示,二是王文卻是勤勉能幹。

在透過考驗後,上個月王文正式入了府衙例會人員名單。

趙豐年沒想到竟是王文最先提出的這種法子,果然王家不愧是能跟李家抗衡的商戶。

“王文,你的提議非常不錯,那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回頭整理出一份材料出來。”

王文也很驚喜,他只是能參加了例會,卻還沒有一樁自己獨自辦的差事,如今趙豐年竟給了他這樣的機會,當即只覺得受寵若驚,“是,大人!小的一定好好幹!”

趙青青趙大胖看著王文也是一臉喜悅。

能又多一個人能替阿年分擔,他們由衷的開心。

而趙翠翠看了王文一眼,打量他一番,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字。

很快,各縣的百姓便得知了官府推行新糧種的事。

沙沙縣下的村子裡,眾人也在議論著這件事。

“大頭,你家種不種?”

沙大頭,也就是沙沙縣縣令沙不多的侄子,聞言撓了撓頭,“種吧。”

“也是,縣衙門都發話了,你又是縣令的侄子,自然是要種的,不然不是叫縣令他老人家難做嘛。”

“其實,大家也可以試試,這新糧種知府大人讓種的,知府大人應該不會害咱們。”

沙大頭家是村子裡乃至是沙沙縣第一個盤火炕的,起初他以為那火炕就是個騙人玩意,是府城的那幫子人為了找理由收錢,面上強撐著笑,心裡卻發著苦,等後來,大家都說火坑摸起來是暖的,等三日後,他家的火坑一燒上,他才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好東西!當即就對府衙,對知府大人改觀了,這個火炕是他們,也是其他沙沙縣人度過寒冬的利器。

因此,後面說知府大人讓大家做堆肥,開春後用在地裡對莊稼好,他二話不說就帶著媳婦挖地去了,雖然至今他都不知道自家那坑裡的東西怎麼就能對莊稼好了,又為什麼要拌進地裡,但是也不妨礙他一聽說知府大人讓他們種新糧種,立馬就打算空出家裡的兩畝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