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來賀便笑,“回頭請了人來把這裡做成廠房,你管人管習慣了,就沒空懷念養雞了。”

“我管啥,還得你來!”

趙來賀笑了笑,“咱們一起,把這事辦好了,寶兒可是說了,咱們家要起一個好頭子,帶著村裡都富起來的。”

“還說呢,這事就不能放在年後說麼,這幾日,桂花嬸見著我就拉著問我作坊是不是又要招人了。”

“都差不多,年後跟大哥說一聲,開春後先把家夥事運過來,再看著招人。”

跟柳家合作,工錢肯定是要照市場價給的,柳大本來還推拒,說兒子在趙家已經給很多了,但耐不住趙來賀巧娘堅持,只得收了下來,一個春天下來,趙家還沒開工,柳家倒是先賺了不少。

看得兩村的人羨慕不已,都說趙四家發達了也不忘攜帶岳家。

便又有人拿出了趙家其他房對比。

趙來金一家上回被拒絕後,便沒再提這事,過年期間兩家也沒什麼往來,倒是趙二家拎著東西上門了。

自從之前趙來喜被縣城的食肆辭退,起先他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在趙四身上,只是隨著趙四家過得越來越好,他再不甘心也只能重新找份活做,畢竟還有一家子要養,後頭他便跟幾個朋友一起去鎮上幫人家送貨,雖是辛苦了些,好在每個月都能賺幾百文。

這回來趙四家,趙來喜也是想問問他們後面運油的事能不能交讓他們來做。

趙來賀沒當場答應,也沒說不可,只說看後面生意情況。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他是看透了他這個二哥,不想再被傷一次了。

而趙三自從跟陳蓮和離後,也搬去了縣城,有人曾說看見他跟那縣城那個相好同進同出,不過趙家人已經是許久沒見過他了。

將原先養雞的棚屋改造成了兩間廠房,又弄了六套工具,就等著招到人就開工了。

一時間,趙家門庭若市,是個人就想來趙家送禮,只求能把孩子送進來做工幹活,

這一次一共招了二十四個人,都是趙家村本村人,附近其他幾個村子看得眼熱,但是沒辦法,人趙四說了,只招本村的,往 後他們賣出去的油,叫趙家村豐收油。

趙豐年親自參與了招聘面試,確保都是身家清白人品可靠的才收進來,又簽了契書,透過了數日的培訓,這才正式能用起來。

而大尺小尺,也成了管事了。

本來兩人還要推脫,只是趙豐年跟他們聊過後,他們立馬接受了。

就在大尺小尺磨刀霍霍下定決心務必要提姑母管好制油廠之時,趙豐年找到了村長趙大生,談了一筆生意。

“說是咱們以後的大豆,都優先買給趙四家,照比市場價低一文錢,三文錢的收。”

“那還是縣城的價格好,能收到四文錢一斤呢,我情願賣給縣城哩。”

“賣去縣城要自己僱車運過去,費時費力不提,再說那些糧鋪老爺們還要壓咱們的稱,賣給來賀家,都是一個村裡的,大家都看著,稱是不會少咱的,又不用自個兒跑大老遠,省事多了,我肯定要賣給來賀家。”

“你兒子就在制油廠幹活,一個月拿一錢銀子,你自然願意賣了!”

“村長可是說了,還要蓋第二個制油廠的,這就又要招人了,來賀說了往後都優先自己村裡的人,賣出去的油就叫趙家村豐收油,往後外頭提起豐收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咱們趙家村,大家都有機會進廠拿一錢銀子的工錢,你現在摟緊了,往後你家裡人就要排在其他人後頭了,你自己想想能不能每個月都多賣出一錢銀子吧。”

“就是,人寶兒可說了,對廠裡貢獻大的,年尾上還能拿分紅呢!最少也有一兩!”

大家都在算著賬,嘴上說著不合算,但是一想到以後種的大豆坐在家裡就能賣出去,自家人還能去制油廠幹活,每個月多拿一錢銀子,頓時心裡一片火熱,有那心急的,當天晚上大半夜就敲開了趙大生家的門,嚷著要簽賣豆子的契,還問能不能將自家排在頭一個進去幹活的。

趙大生哭笑不得送走了同村的,第二天一早就通知大家來簽契,同時宣佈招人建新廠房。

同時,趙家也在縣城買下了一個鋪子,往後的油都會先運到縣城的鋪子,然後分銷到各個糧鋪酒樓,趙豐年親自寫的招牌——趙家村豐收油油鋪。

長是長了點,好歹招牌是打出去了。

不過說是鋪子,其類別應該歸屬於倉庫。

眼看著趙家村上下幹勁十足,家裡的制油廠也逐漸走上了軌道,趙豐年開始專心讀書了。

他已經決定要參加今年八月的院試,拿到秀才功名。

巧娘得知了這事後,第一反應就是雞賣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