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56章 外放(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陛下,上一次訊息是在一月前,那時還是正常下雨的。”
趙豐年也不知道竟然還沒記到,察覺到上方的視線,連忙解釋,“回陛下,翰林院編修蘇大人乃是江南人士,近幾日收到家中來信,說是江南多地已有半月未曾下雨。”
“從江南到京城,最快也要一月有餘,信中的半月,豈不是已經一個半月了?”有大臣發現了盲點。
天元帝看了眼趙豐年,“趙豐年,你繼續。”
“是,陛下,方才所說糧草一事只是其一,其二,是在北地百姓。”
“北地百姓因打仗生靈塗炭,這個方才已經說過了。”
一大臣插道。
趙豐年點點頭,“起初,三分天下,外族霸佔豫城三十餘年,至太祖陛下攻下豫城,特留下人馬建設豫州。”
“太祖不忍生靈塗炭,可恨那前朝逼人太甚,太祖這才不得已。”有大臣開口,但大多都若有所思。
“確實,只是,卷宗記載,太祖在豫州設學堂,量田地,分牛牲,令百姓與豫州百姓同吃住,同時鼓勵通婚。”
“太祖是不忍豫州百姓此前被外族壓迫,難以生計。”
兩次打斷自己的都是一人,趙豐年便多看了兩眼,“是仁慈,也是計策,是被迫,也是同化。陛下,豫州當時已經被前朝割給外族三十年,生活方式依舊保留著中原的習慣,可是太祖依舊堅持要同化,因為三十年,足以讓一些人習慣了外族,習慣當外族人,一旦動搖,則人心不穩,城邦不穩。而如今的北地,恰如當年的豫州,五十年,足夠一代人長大,那麼,這出生後就是外族的北地人,是否還承認自己就是大夏人呢?”
從禦書房出來,回翰林院的路上,常學士一臉複雜地看著趙豐年。
“依你之才,即便在翰林院,也能平步青雲,你又何必——你可知,北地那地方,兩年前剛搶回來,朝廷便立了州府,派遣了官員前去,只是短短兩年,已經沒了五任知府,不是哭著回來,就是下落不明。”
“學士好意下官銘記於心,只是,學生曾聽聞‘達則兼濟天下’,下官在諸位大人面前自不算什麼,就是提到的那些,諸位上官已經想到了,只是,倘若因為下官的些許言語,能為諸位上官提供一些思路,北地百姓生活能因此改善一二,下官以為,已經不愧於心了。”
常學士臉色越發複雜。
“你這樣倒讓我想起了兩年前同樣提出‘同化’之人。”
趙豐年抬眼,“不知是哪大人?”
常學士卻笑了,“傅青雲。”
兩年前,傅青雲辭去太子太傅一職位,去了懷江府,兩年後,他的弟子出現在了朝堂,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引起了皇帝的關注,然後提出了傅青雲一樣的想法。
常學士不禁感慨。
而趙豐年忽然就明白了,為何傅青雲要辭去臺太子太傅了。
有些路很艱難,註定要有人蹚過渾濁的河水,但是提出渡河的人又如何不知那些去蹚水的人面臨何等的危險?
近來朝廷裡的氛圍確實比較沉重,趙豐年回到家裡,卻得到了一個好訊息。
顧子升調至京城,任吏部郎中。
“這樣好,往後你跟小顧都在朝廷裡做事,彼此都有個照應。”趙來賀十分開心。
之前他跟巧娘回臨縣的時候,回來的時候經過懷江府,還給顧子升送了一些山上的幹貨。
巧娘跟趙來賀三月底回的臨縣,住了一個月,回來已經七月頭上了,如今快十月了,傅家傅時瑾的婚禮就在十月底,因此,巧娘也一直沒去傅家,生怕擾了人家籌辦婚事,直到昨日收到了傅府的請帖。
這會兒正好回來,聽到這話頓覺驚喜,“小顧要來京城啦?哎呦,還真好些時日沒見了。”
“今日回來的這樣早?”
“傅家還要忙著準備婚禮的事,總不好多打擾了人家。”
巧娘只笑了笑便止住了話茬。
只是到了晚上,才拉住了趙來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