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孩都驚呆了,王小紅也愣了愣,正要說什麼,就聽趙來賀問陳蓮,“三嫂,盼娣招娣呢,還有柱子,今天人多熱鬧,不如把他們這幫小鬼頭都帶上,都去縣城裡漲漲見識。”

陳蓮挪了兩步,“就不用了,她們怕生,不喜歡熱鬧,謝過四弟了。”

王小紅瞧不上她那副小家子氣的模樣,這樣一對比,覺得還是自己教的女兒好,也不再說什麼她們不去了,“柱子在家溫書呢,夫子說了,咱們柱子可是有讀書天分的,可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玩上面。”

柱子前段時間也去了陳家灣陳秀才家讀書,王三娘王小紅一直暗中較勁。

此時聽了這話,王三娘總覺得她是意有所指,剛要說回去,就被巧娘眼尖打斷了,“既然這樣,咱們就出發吧,再晚點怕要下雪的。”

這時張氏從屋裡不知哪裡翻出了一床舊被褥,“給孩子們蓋著腿,都別凍著了。”

巧娘連忙謝過,又暗道自己不夠細心,寶兒身子骨弱,她居然沒想到這一層。

路上,巧娘才得知,原來趙來慶還沒從錢員外的莊子上回來。

上回碰到他,還是秋收後趙三家起新房子的時候,因為很多漢子都去幫他們家蓋圍牆去了,導致趙三家的房子延了期,趙來賀過意不去,過來幫著打了地基,柳巧娘送了一筐雞蛋來,那時候趙來慶穿著一身簇新的書生長袍,精神面貌比以前好很多,就是說話盡喜歡說些人聽不懂的。

不過也是,一個月三百文的活兒,精神狀態怎麼會差,要巧娘說,若是她每個月能賺三百文,那真是做夢都能笑醒。不過她轉頭一想,前頭她孵雞崽賣,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孵了五百隻,賺的可不止三百文。

“估計也就這幾天的事了,畢竟就算是員外家,也是要過年的。”

陳蓮點點頭,總覺得現在丈夫能賺錢了,日子該好過了才是,整個趙家村,誰不羨慕她相公一個月能賺三百文,但是趙來慶不像其他男人,家裡錢都交到媳婦手上,他的錢都自己揣著,若不是她每個月張口跟他要錢,他甚至都想不起來家裡還有老婆孩子要養。

陳蓮覺得委屈,又覺得是因為自己肚子不爭氣,生不出兒子來,這才讓丈夫心不在家裡。

王小紅也羨慕過三房一個月能賺三百文,為此,她還跟趙來喜吵了一架,非得讓趙來喜去求趙老頭也給他找一個三百文的,實在不行,二百文也行。

“我看你是瘋了,三弟是識字才能賺這麼多,我能做什麼,重活我幹不來,那輕松的又要認字。”

“你不去試試怎麼知道做不來?前頭說你那幫朋友能給柱子安排進縣城裡的私塾,最後沒辦成不說,還搭了一兩銀子進去,如今說是縣城的酒樓,每個月就給一百文錢!”

“都說我這剛開始,後面幹得好,還能再漲,你也不去瞧瞧,這村裡誰家當家漢子能尋到一個月一百文錢的活!”

王小紅到底是妥協了,能在縣城裡有份這樣的活計已經超過大多數人了,總比趙來喜成日裡懶在家裡好。

年關底下縣城的酒樓生意好,因此趙來喜是沒回來成的。

剛到縣城,孩子們就被縣城的繁華吸引到了。

大胖二胖倒是來過一兩次縣城,但是青青翠翠是頭一回,當下只覺得眼睛都不夠看了。

大家要買的東西不一樣,也沒必要都一起走,約好下午縣城門口彙合就各自分開了。

陳蓮倒有些害怕,想跟著趙豐年一家,同時有些後悔沒跟王小紅一樣帶上兩個女兒,又想到人家看到她帶兩個女娃,會不會想到她生不出兒子嘲笑她。

“三嫂,我們也走了,記得下午城門口見啊。”

巧娘沒想太多,只是她也不是很願意跟陳蓮一起聊那些沒完沒了的生兒子的話題。

講真,趙家也沒誰真的就說輕視女孩子了,就她自己一個人在哪裡總覺得旁人都看不起她,倒也不至於。

“寶兒,想吃糖葫蘆嘛?”趙來賀問完,不等兒子回答,立馬掏錢買了兩串,一串給趙豐年,一串給巧娘。

巧娘嗔笑,怪他亂花錢,趙來賀也不惱,又數了十個銅錢,讓小販包起來,天冷,上面的糖漿都凍成塊了,放在一起也不會粘得到處都是。

“買這麼多做什麼,也不能多吃,回頭壞了孩子牙。”

“給幾個孩子都甜甜嘴,剩下三串,寶兒一串,過年去他大舅家,給大尺小尺也帶上。 ”

巧娘沒話說了,如今他們家賺到錢了,她也不在於這幾文錢,再說,她看趙家這幾個女孩子,過得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