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來元也笑, “那我可不跟你客氣了,又那老母雞,你跟嫂子說說,也給我家彩雲留著。”

考試前一天,趙老頭跟張氏也來看了孫子,一起來的還有兩個妯娌,不管是平日裡怎麼樣,這種時候,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系,總不好一點表示都沒有,不然是要被村裡人戳脊梁骨的。

這裡面沒有二房,眾人也不約而同忽略了這件事。

王三娘送了一碗酸菜,並一條魚,聽說還是大胖親自抓的,陳蓮送了一個錢袋,上面繡著一叢青竹,針腳細密,看得出來費了心思做的。

考試當天,趙豐年一大早就被巧娘塞了幾張餅子,又吃了一個雞蛋才放過他。

怕中途出恭耽誤時辰,湯湯水水的是不好吃的。

這也是趙大伯告誡的,巧娘牢記在了心裡。

童生試連考五場,天色微微亮就要入場,在裡面待上一天,巧娘再三檢察了趙豐年的考籃,確定幹糧都帶全了,這才放下心來。

五場考試,一天一場,好在每日是可以歸家的,只需要自備中午一頓即可。

一連五天,趙來賀每日天還沒亮就送兒子進縣城,趙家村的人也漸漸都知道了,趙四家的兒子要去考科舉了。

五天時間一晃就過。

縣試是縣令組織人手閱卷,錄取與否幾乎全憑縣令喜好,張縣令聽到趙豐年今年下場的訊息的時候也是十分滿意,只是等趙豐年真正考完了,他又開始焦慮了。

他期望在自己任期內出現一個神童,這個期望就落在他認定處處不凡的趙家子身上,因此,這邊最後一場剛結束封卷,張縣令就忙著讓人將趙豐年的卷子找出來。

“只要不是太差,我就給他錄上去,他如今才八歲,那幫老的怎麼好意思跟個孩子比。”

張縣令這裡想著,待看完趙豐年的卷子,頓時就仰天大笑了起來。

見其他人看過來,張縣令摸了一把胡須,笑道, “真是天助我也,你們也來瞧瞧趙豐年這份考卷,他不得案首誰能得案首?”

其他人圍過去看過,紛紛笑著祝賀張縣令。

“難得他小小年紀,不僅通讀四書五經,一手字也初見風骨。”

“他能寫出這樣的答卷,想必府試定然也能榜上有名,本縣出了個八歲的縣案首,這事也要報到府城才是。”

這正是張縣令想要的, “是極是極。”

本來縣試過了並不會在趙家村掀起什麼風浪,畢竟還要過了府試才行,前頭又有了趙有志的例子,大家也不足為奇了。

只是張縣令是鐵了心要將“神童”的帽子牢牢扣在趙豐年頭上,縣試的榜剛寫出來,立馬就派人大張旗鼓去趙家村報信去了。

這下趙家村沸騰了。

“縣案首啊!縣太爺還親自派人送信呢,旁人了沒這待遇。”

“啥是縣案首?”

“就是頭名,一起考的人裡就他最厲害!”

“那可了不得。”

“誰說不是,裡面一起考的人最大的年紀還有三十好幾的呢,愣是考不過一個八歲的孩子。”

趙家接到報喜的差人,也高興得跟什麼似的,一邊忙著招呼人喝水,一邊又忙著找紅紙包銅錢。

送走差人後,村裡人都來道喜,到了晚上,趙來賀巧娘只覺得臉都要笑僵了。

只是縣試還只是個開始,等四月府試過了,那才能算是過了童生試,一家人依舊還要備考的。

是以,今年農忙,趙家照樣得僱人幫忙,夫妻倆只圍著兒子打轉,就怕他身體吃不消。

府試最後一場要連續考兩天,趙來賀巧娘擔心不已,等終於考完,不光是趙來賀巧娘夫妻倆,就連趙豐年也鬆了口氣。

童生試考的內容偏向於考記憶力,對趙豐年並沒壓力,他感到壓力大的是巧娘每隔兩天就要給他燉雞湯,就是再愛喝,連喝了四五個月都受不了了,如今考試結束,他只覺得頭一回那麼渴望蘿蔔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