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農家日常 納糧稅(第2/2頁)
章節報錯
篩去雜質,居然連竹筐都裝滿了,趙來賀連忙去趙家大伯家借了稱來,一家三口鎖上門,激動又期待地稱重。
“一石又兩鬥!”趙來賀雙眼放光。
巧娘也不遑多讓,“真的是一石五鬥,不是咱們算錯了吧?”
“寶兒都記著呢,顧小秀才說了,寶兒的算學學得好,肯定錯不了。”
趙豐年點頭,巧娘這才笑開了。
這裡一石是一百斤,一鬥是十斤,一石兩鬥就是一百二十斤,這邊大豆的畝産在六十到一百二十斤,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好要分上中下田的區別,一百斤以上都是上等地的畝産了,他們開心是有道理的。
“這堆肥真有用啊!”趙來賀笑得合不攏嘴。
“也是爹伺候的好,平日裡精心照料,這個産量不算紮眼,明年咱們家繼續上肥,産量應該還會有提高。”現代黃豆的畝産在三百到五百之間,有些品種在特定條件下,七八百都不是問題。
但是趙豐年沒想過第一年就把産量拔太高,目前他們能力還不足,引起其他人眼紅沒有必要,因此他們家六畝地,有一畝是沒有上肥的,那畝地産了八十斤,半石三鬥,如果加上那一畝地的大豆,平均畝産就是一百斤,一石並不算突出。
趙來賀巧娘只得壓下心底的開心,若無其事將稱還了回去。
村裡定下後日去縣城送糧繳糧稅。
大夏實行十五稅一,他們這次要交大約七八升的豆子。
納糧稅的當天,趙豐年也去了,然後見識到了古代的納糧稅過程。
排在他們村前面的是下河村的送糧隊,趙豐年剛看過去,就見下河村村長正一臉焦急地跟班吏求情。
“哎,都難,今年雨水足,下河村本來不缺水的,偏偏河道上來了,淹了好一大片地。”一邊的趙家村村人嘆了口氣。
“上河村王大牛造的孽,但凡那時候把年輕力壯的喊過去幫忙疏通,也不至於來不及堵不住口子了。”
“得了吧,也是下河村先圍河岸開荒種地的,瞧把周圍村子影響的,兩村本來就不對付,能幫忙才怪呢。”
趙豐年這才明白前因後果。
本來今年下河村的損失報上去,張縣令倒是也是個好官,免了一部分的稅,只是他們剛才進城的時候,剛巧跟上河村的送糧隊碰上,冤家路窄,發生了一些摩擦,導致雙方損失都不少,此時趙豐年就看到下河村牛車上的麻袋破損口上還在漏豆子,邊上的青年一邊抹眼淚一邊慌張那手去堵。
此時前面也結束了,下河村村長哭喪著一張臉,交了糧稅,路過這邊的時候,趙家村這邊有人問了情況。
下河村村長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能怎麼著,少了十分之一,不得補上‘糧損’?”
趙家村今年很快就過了稱,十分順利,甚至都沒有交“糧損”,讓眾人都十分欣喜。
趙豐年猜測張縣令或許已經看到了他們呈上去東西了。
這時,上河村村長露出同樣的哭喪臉,從他們身邊路過。
“趙老哥,今年你們村收成不錯啊。”
趙大生笑了笑,“都是老天爺賞臉,年歲好。”
就在眾人收拾收拾東西準備回去的時候,只見那邊衙門口走出了一個穿著差服的衙役,笑眯眯地走到眾人之間,環視了一番後,問道:
“趙家村村長趙大生可在?”
趙大生頭一回連名帶姓被衙役叫,當即雙腳就直打哆嗦,險些站不住。
卻只有聽到說——
“趙家村趙來賀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