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農家日常 論連枷打孩子事件

就在趙家養雞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時間轉眼就來到了金秋十月,也是這個時候,趙豐年忽然想起了自己忘在了腦後的醬油。

這日搭了趙大伯家的牛車回來,趙豐年見他爹在院裡編竹筐,便多看了幾眼。

“寶兒回來了,餓了吧?你娘給你在灶上留了兩個蛋,趁熱吃!”

趙家有竹林,編竹筐的手藝是大小養的,此時趙來賀抬頭跟兒子講話,手上動作不見分毫減慢。

“爹,家裡的竹筐不是還有不少?怎麼又編起來了?”

“嗨,這不是地裡的大豆快收了,多編幾個到時候好揹回來,咱們家門口的場子不夠大,這些日子圍牆也快起全了,我跟你娘把屋頭那邊的地再夯平些,回頭豆子收了就直接背院子裡,也不去擠村裡打穀場了,石滾子也就一個,咋們家離那頭遠,怕是要排後頭了,如今多做幾個,直接背到院子裡,放著,下了雨好方便收了。”

無論是趙來賀還是巧娘,面對孩子的問題從來都不是敷衍了事,他們從很久之前就明白,這輩子有且只會有一個孩子,便想把自己會的所有事情都教給孩子,好讓他日後少走一些彎路。

趙豐年很喜歡這種平等又充滿耐心的交流。

放下書袋,走到灶屋,只見灶臺邊上放著一個小木凳,趙豐年輕車熟路踩上去,又開啟鍋蓋,果然見灶裡溫水坐著一個碗,碗裡正是兩顆雞蛋。

趙豐年見兩個雞蛋拿上,從堂屋提了另一個小馬紮,又回到了院子裡,就坐在趙來賀身邊,不緊不慢地剝雞蛋殼。

第一個送到了趙來賀嘴邊,趙來賀沒客氣,只一口一個就下去了,最近家裡雞蛋吃都吃不完,倒是不用再一個雞蛋一家人分了。

趙豐年這才開始剝自己那顆。

“爹,用石滾子脫大豆費時又費力,倘若遇上連續陰雨天,豈不是更要耽誤功夫?”

趙來賀點頭,“是這麼個理兒,但是沒辦法,咱們莊稼漢,靠天吃飯,總有倒黴遇上老天爺不作美的時候。”

趙豐年想了想,進屋取了紙筆,不多時才拿著紙出來。

“爹,你看看,這個東西你會做嘛?”

趙來賀伸頭一看,只見一根長杆子,連線著一塊由幾根短杆子綁著的小板子。

“這是用竹子做的?看上去木頭的也可以,管什麼用的?”

“這個叫做連枷,用木頭或是竹子都可以,用來給大豆脫粒的。”連枷在後代已經被機器逐漸取代了,但是在機器出現之前很久一段時間,連枷都是給豆類脫粒的好工具,省時省力。

趙豐年跟趙來賀詳細地說明瞭連枷的結構,包括怎麼用,趙來賀聽下來眼睛豆放光了。

“好東西啊,如果真的這麼好用,到時候我一個人就能整完咱們家所有的大豆!”

“爹,不若做兩個出來吧,這個東西配合一起用,事半功倍,聽說村長伯伯家今年也中了不少黃豆,村長爺爺對咱們家很是照顧,這回起院牆,來元叔又是頭一個響應的,咱們得了好東西,送個過去也是應當。”

趙來賀笑了,“很是很是,確實如此。”

古代村裡,宗族的力量是很大的,村長非但是一村之長,又是他們趙家宗族,平常多往來,對他們自然沒有壞處,

只是,趙豐年想的還要多一層,那邊是後面的事了。

很快,就到了大豆收獲的時候了。

自打大豆傳到了懷江府,因為其飽腹感,以及種植後能使其他作物增産的特性,很快就傳播開了,越是地少的人家,恨不得全部種大豆,只是這東西口感不好,吃多了容易脹氣放氣,那些富貴人嫌棄其不雅,是不吃這東西的,因此大豆依舊屬於是買不上價的下等糧,因此,這才沒讓所有人都去種大豆。

但是在趙家村,種大豆的人家在附近幾個村裡子絕對算得上數一數二的,這也可能跟趙家村水田比較少有關。

而在趙家村,趙家今年足足六畝地的大豆也算是多的了,村長家地多,種了十畝,趙大伯家是八畝。

就在收大豆前幾日,趙家的院牆全部完工,這一回趕上了農忙,沒打算擺酒慶祝,大家夥便投入到了農忙中。

巧娘本想停了孵小雞一起幫忙,但是趙來賀沒讓她下地,只花了幾個銅板請了同村的幾個即將要娶親的小夥子收割,不過三天就收完了,山腳邊的五畝地只在靠著山那圍了起來,收完直接從那邊的後門拉進了他們家的院子。

巧娘需要做的是將豆子整株鋪在前些日子夯平的場子上晾曬。

顧傢俬塾放了農忙假,趙豐年就跟在巧娘後面一起幫忙晾曬,巧娘心疼兒子,只塞給了他一個小籃子,只讓他撿一撿門口掉落的大豆。

趙豐年無奈去了,還被幾個青年取笑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