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農家日常 新房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2章 農家日常 新房子
買好了地後,趙來賀就帶著趙豐年去地裡看了一圈。
五畝地都是旱地,許是王家做生意疏忽了地裡,又可能是這地實在太薄,就算精心伺候也種不出東西來,如今五畝地大部分竟都荒著,只有小半畝稀稀疏疏地種著小麥,就算如此,那小麥杆子瘦弱得彷彿被風一吹就要倒下了。
難怪古時候地廣人稀,卻依舊養不活自己,除了各種苛捐雜稅緣故,這産量怕是要佔一半。
地不著急種下去,但是肥可以準備堆起來了。
當天晚上,趙豐年就介紹了土坑堆肥法。
本來以為要廢一番唇舌,結果無論是趙來賀還是柳巧娘,都對有了“老神仙”教導的趙豐年深性不疑,當即準備第二天開始就去找地方先把坑挖起來。
“再過段日子那半畝的小麥也可以收了,麥稭就也有了,不過那什麼石灰石……”
趙豐年想了想,“爹,過兩天你去鎮上或縣城藥鋪找找,這石灰石,也許叫石粉,也是一種藥材,藥鋪應該有貨源,就說我們想多買點屋前屋後驅蟲。”
趙來賀連忙應下,又猶豫道,“我想著,這事雖不瞞著人,但也不能逢人就說,咱們是知道法子,也想著好好去做這樁事,卻是不知道具體能有多大成效的,自家的地是無妨礙,只是旁人倘若學了去,又學不好,到時候莊稼壞了,豈不是都要怪到咱們頭上,這可不行!”
“是了是了,便是咱們也是頭一回做,哪裡還能當人家師傅不成,倒不是不相信‘老神仙’,只是這地裡的事,那是再小心也不為過的。”
這話倒是提醒趙豐年了。
“爹,就照您想的來,咱們便光明正大的做,倘若旁人問起來,也不用藏著掖著,村裡人不知道這種法子,就算看到了,也不敢輕易用在地裡,等後面咱們家做出了成效,再讓村長出面就是了,如今,便等屋子起好了後再開始做吧。”
五月中旬,趙豐年家的房子完工了。
柳老頭跟柳大挑了個吉利日子,把一屋子傢俱都送了過來。
父子倆特意借了輛牛板車,拉了兩趟才拉完,一路上瞧熱鬧的人沒一個不羨慕的,到了趙家村,更是引起了轟動,就沒有不眼熱的,直說趙老四有個好外家。
趙來賀自然不能白佔岳家的便宜,第二天一早去上山獵了兩只山雞,並著六隻肥兔子,自打有了弩箭,這打獵的事越發輕鬆了。
從山上下來,趙來賀還有精神跑了一趟縣城,打了兩壺酒,又買了些糕點,親自跑了一趟柳河村,請岳家全家都上家去喝酒。
莊戶人家不講究個請帖,都是上門喊人,打個招呼的事。
搬新家這樣的喜事,柳家自然應下不提。
趙來賀是真開心,一連幾天跑了幾家長輩,跟同村的打過招呼,又帶著趙豐年改良的弩箭工具,一頭紮進了山林。
巧娘只依舊每天送兒子去私塾,順路在幾個村裡買了點雞蛋,她琢磨著這事能成,便多買了些雞蛋。眼瞅著籠子就不夠用了,還得多編幾個。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趙來賀不等洗漱,便扛著一頭鹿上了鎮子。
這一去,便到了中午才回來。
為了等他,晌午飯是吃得有些晚,豆飯,燉的是兔肉。
“再有一個時辰寶兒該回來了,給寶兒留點菜墊墊肚子,顧秀才家的飯食怕又是稀飯呢。 ”
顧秀才家是管晌午這頓飯的,一個孩子一碗雜糧稀飯,一個水煮菜,一天一文錢,想吃肉,要再加三文錢,不過顧秀才家的學子大多來自顧家村本村,也有幾個隔壁村的,孩子們都可以回家吃了再過來,像趙家村隔了好幾個村子的,來回耽誤時間,也不太方便,就可以選擇買些吃食了。
巧娘心疼兒子要來回走五六裡路,便交了四文錢,又花了一文,好叫兒子中午能在顧家跟顧秀才的孫子一起休息休息,但顧秀才惜才,又可憐他身體弱年紀小,沒叫花這個一文錢,只讓趙豐年直接在他家午休。
等到末時,再坐趙來富家的牛車回來。
趙來賀大伯家的孫子,趙來富兒子趙有志跟大胖一個年紀,已經在顧秀才家讀了兩年書了,趙大伯家有二十畝田,就兩個兒子,一個外嫁了的閨女,是以家裡田地夠吃,手裡也有餘錢,就是孫輩緣弱些,只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是以寶貝得跟什麼似的,養得便有些嬌氣,趙有志不太樂意他們同乘,中午要吃自己帶的點心,下午再由他爹或是他爺爺趕著板車把人接回來。
是以柳巧娘早上走路送兒子過去,回來的時候補貼一文錢讓堂兄趙來富順便把兒子一起接回來。
趙來富本不想收,回去後被媳婦金花唸叨了一晚上,第二天柳巧娘再給,他就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