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素沉聲道,“既然有河,何不開渠引水,灌溉農田。明明可以自救,為何總是祈求上天垂憐。”

陳盼盼眼波流轉,揚起韁繩,“你說得倒是簡單,把河裡的水引到農田裡,是個大工程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哪怕現在開始開琢水渠,也趕不上下季耕種!”

“何況百姓們飯都吃不飽,自然不會浪費力氣,做一些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的事。”

李素素就很遺憾沒把時卿帶出來,不然她還能把水車的圖紙畫出來,能搶救一點農田是一點吧。

她突然有一種無力感。

她來到這個時代,一直隨波逐流,並沒有為百姓們做過什麼,改變他們吃不飽穿不暖的命運。

一個人的力量,在時代的洪流下,如同沙爍一般,掀不起任何風浪。

她突然很想見到她便宜舅舅,跟他聊聊,她助他立國,他能不能建立一個她喜歡的國度?

若是她舅舅當了一國之主,能不能大力發展農業,讓百姓豐衣足食。

能不能安排人手開渠修路,把河道之水,引至四面八方的農田。

其實這應該是一個縣令應當做到的職責,只是一個國家縣令多了去,並不是每個縣的縣令都能做到愛民如子,勸課桑農。

更多的是屍位素餐。

李素素知道,這個時代的徭役,做的就是開渠修路的事,許多百姓都很抗拒,因為修的並不是自己村裡的路,挖的也不是自己村裡的水渠。

她就覺得很離譜,為什麼不能農閑時,讓各村村長組織村裡的村民,修整自己村裡的水渠和道路。

非要舍近求遠,把這村的人,拉到別的地方服徭役去。

“短時間沒有回報,是因為沒人出銀子,請他們幹挖渠的活。”

李素素豁然開朗,其實就是封建社會壓榨百姓壓榨得太狠了,社會發展才會那麼緩慢。

村民們不但要交賦稅,還要每年每家出一個壯勞力服徭役,服徭役期間幹糧還要自備。

這麼苦的日子,只要沒有天災人禍,百姓們還當是好日子。

實在是牛馬楷模。

陳盼盼聽了她的話嗤笑一聲,“誰家銀子多得花不完,還請人挖渠引水,這對出銀子的人來說,有什麼好處?”

“嗯?”

“怎麼沒有好處呢,這對朝廷來說有好處啊,各地百姓若是豐衣足食,沒有那麼多災情,朝廷治理天下不就輕松很多嗎?”

“這個錢,應該由朝廷來出。”

陳盼盼又是哈哈一笑,“你在想什麼美事,太天真了,原本朝廷就可以免費召集百姓服徭役,為什麼要貼那麼多銀子,去幹同樣的事?”

李素素認真道,“因為服徭役是沒有人權的行為,效率很低,百姓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長途跋涉的路途上。”

陳盼盼也難得認真起來,“朝廷的大官們不這樣想呢,他們只會考慮,怎麼樣才能從百姓手裡,壓榨更多的銀子。”

不止大祈的官員這麼想,大梁的官員亦是如此。

今年天氣炎熱,大梁地處南方,冬天也百年難見一次下雪,故而他們夏天是沒有冰用的。

甚至很多官員一輩子都沒在冬天見過河水結冰。

誰知道天氣最熱的時候,大梁各地開起了一家家賣冰的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