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些圖冊,李素素在心中感嘆,這年頭家境好一些的女子出嫁,孃家把一輩子能用上的物品都準備好了,嫁人對於女子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

若不是嫁給自己喜歡的人,還真不如守著孃家給準備的嫁妝,一個人生活。

可惜這世間許多女子,都沒有選擇的權利。

她和月月可以說是很幸運,婚前就看對眼,有一定感情基礎。

接下來幾天,王氏每天都準備了一堆冊子,讓她們挑選。

這些都是小件。

大頭還是房契。

王氏給了她一個長安二進的宅子。

給月月的,是她們縣裡一個四進的宅子,還有莊園若幹。

王氏也直言,長安房價高,她能給她的,只有這些。

給月月的加起來,價值其實跟給她的長安宅子差不多。

一碗水端得平得很讓李素素佩服她。

她心想,也就這個時代能教養出這般大氣的當家主母,對於丈夫小妾生的孩子,也能跟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

王嬤嬤看了姐妹二人的嫁妝單子,心中很不平,一直勸王氏,應該多給月月小姐一些貼補的。

王氏不贊同,她看著王嬤嬤,輕聲道,“嬤嬤,素素嫁的門第高,嫁妝跟月月一樣,我已經是很怕景安候府會因她嫁妝單薄而看輕她。”

“我只盼咱們家的孩子能和睦,守望相助,將來無論誰過得好了,可以成了其他孩子的助力,靠山。”

“一家人本來就應該同氣連枝。”

王嬤嬤不知道內情,她還能不知道嗎?

素素是個有才能的人,她只是低調,把功勞明面上讓給了她父親。

就說秋耕那無數百姓們稱贊的新犁,也是素素改良的,她夫君也因此沾光,在陛下跟前露了臉。

再加上前段時間獻上的造紙方子,她夫君調回長安的日子,指日可待。

不是她大方,素素和亮哥兒兩個孩子,小時候吃穿用度能花用多少銀子?

原本在長安時,她名下的産業,除了莊園,就已經入不敷出。

是素素研究了許多新菜出來,讓她名下的明月樓起死回生,還賺了不少銀子。

可惜好景不長,明月樓被查封。

回來老家後,她憑借原本的菜譜捲土重來,與孃家合作,在各地都開了酒樓,每月娘家送來的銀子,也不是小數目。

王氏的孃家,這些年一年比一年落魄,也是靠著跟王氏合作,日子才好過了起來。

她家祖父也曾因軍功封爵,只是祖父過世後,爵位就沒了。

她祖父幾個孩子都不成器,她是跟著祖母長大的,祖母是世家小姐,當初也是祖母做主,把她嫁給了當時翰林院的李翰林。

祖母眼光好,她和夫君多年琴瑟和鳴,也就是他當年納妾,她心裡難受了一陣,後來想開了,世間有幾個男子沒有幾房妾室的?

加上趙氏也恭順,不鬧妖爭寵,事事以她為先。

她又何必為難一個,只求李府庇護,安穩度日的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