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及笄一(第2/3頁)
章節報錯
陸縣丞喃喃自語,宛若神經錯亂,不能接受意料之外的結果。
莫捕頭同情地看他一眼,往日在縣衙作威作福的陸家,也有今天。
嶺南民風彪悍又淳樸。
要說陸家有多大奸大惡。
充其量不過是,把一些村民私自開荒,耕種開的梯田,佔為己有。
偶爾遇到漂亮的農女,強買了去。
村民們也不是吃素的,跟陸家打過架的不少。
陸家也不能把人家整條村子滅了,每每打贏,見好就收。
村民們打輸了,裡子面子都沒了,只能忍辱吞聲。
此番陸家出事,那是牆倒眾人推。
陸家人服徭役的時候,壓根不需要看守的衙役多費心。
自有附近的村民閑漢來盯梢,陸家人有沒有偷懶,有沒有想逃跑。
李大人做事一向效率高,第二天就安排莫捕頭,把陸家上百人,分成幾個小隊,每隊由一個捕快,一個李府家丁押送。
出城修路。
他準備,把縣城通往各城鎮的路都翻修一遍。
如今的道路,凹凸不平,是靠走的人多了,自然形成的路。
他計劃把道路往兩邊擴大,路面上的石頭挖出來,填土夯實。
這是個大工程。
閨女跟他提過,想要富,先修路。
嶺南物産豐饒,若是能收購村民們剩餘的山珍野味,組建商隊,運往長安,或者各州府。
能幫助村民們富起來。
村民們富起來,縣城自然就繁榮昌盛。
衙門也可以,潛移默化的,收取商稅。
在收取山貨的時候,就跟村民們普及,稅多少。
她一直覺得,要發展農業,又收取沉重的田畝稅,是不合理的。
李大人認為,糧食,乃國之根本。
不收田畝稅,人丁稅,打仗時,士兵們的糧草從何而來?
朝廷上下的俸祿又從何而來?
李素素說,“正好嶺南政策混亂,朝廷放任縣令自治,不如就在石城縣,嘗試以商稅盤活整個縣城。”
李大人自無不可。
反正他是沒那個本事,能從縣裡百姓的手中,把田畝稅收上來。
嶺南自大祈之前,乃無主之地。
壓根沒有繳納田畝稅的習慣。
村民們彪悍的表示,我家自個兒種的糧食,朝廷啥力氣沒出,憑什麼上交一部分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