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新犁,老家來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分牛,牛沒他們村的份。
分犁,還是沒有他們村的份。
他們都羨慕起了上塘村,他們村的村長精明啊!
兩次他們村都有份!
有訊息靈通的大戶,也到縣城定做了新犁,春耕趕不不上用,還是還有下季?
其他村,富裕些的,也紛紛效仿。
一時間,縣城都熱鬧了許多。
尤其是打鐵鋪和木匠的鋪子,訂單多得做不完,只恨不得能日夜趕工。
春耕過去,連別的縣,也有人到石城縣來打聽,曲轅犁是否真的有那麼好用。
縣衙裡的老家夥們,也暗暗吃驚,覺得李大人並非像往日表現的,如此淡泊名利,不跟他們爭權奪利。
看看他才到了縣裡多久,就隱隱有了民心所向的趨勢。
但是李大人的種種舉動,也沒有損害他們的利益。
也沒有把他們手中的權利,收回去的意思。
他們私下商量後,決定按兵不動,他們覺得,李大人是在跟他們表明,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他們覺得李大人在計劃著,在不觸碰他們利益的條件下,為自己謀取政績。
李大人:“……”
他什麼也沒做,怎麼大家都用或是崇拜,或是敬畏的目光看他?
在李大人百思不得其解中,春耕接近尾聲,老家的車隊也到達了縣城。
車隊領頭的是李彥,李素素大伯家的孩子,他有意跟自家叔叔學些庶務。
他雖然中了舉,卻對接下來的科考沒有信心。
所以接到他叔寄回老家要人手的信後,力排眾議,說服祖父母讓他前來。
再沒有跟著身為縣令,又曾經金榜題名的三叔,能學到更多的有用知識。
和治理一方水土的經驗。
策論要寫得言之有物,就必須要做過實事,有做實事的經驗。
他決定出發的時候,他娘是哭碎了心,埋怨他,盡往艱苦危險的地方跑。
當初他叔還在長安,怎麼不去找他叔學習。
李彥意志堅定,自然不是他娘三言兩語就能改變他的想法。
李大人發現自家侄兒來了,也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