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加油站的問題(萬字)(第2/5頁)
章節報錯
咱們120噸的火箭都不止這點。
負責人聽到何貴又拿出一份絕密資料機動的差點跳起來,老闆拿出來的絕對不是一般的東西,莫非是對面那個國家的空間站資料?
事實上負責人的格局還是小了,什麼空間站,那玩意我兔自己就單獨搞一個,你們全世界其他人搞一個
負責人聽到後面涉及外星基地,更是目瞪口呆的,手裡的火箭資料都差一點兒掉了。
這跨度也越大了吧,不過負責人這種人不會隨意問什麼事情的,趕緊的把火箭資料放在桌子上,然後一雙手去拿資料。
負責人趕緊的拿過資料,一邊就看了起來何貴在另外一邊開口說道:“這東西僅限這一個文字,不允許再擁有第2個文字,也不允許資料記錄,只允許你們少數幾個負責人觀看,然後根據這些資料設計一款新的外星基地,把這個外星基地各個部分設計分割給每個部門,並且對每個部門進行保密。”
負責人心裡猜測應該是月球的相關資料,心潮澎湃啊,月球資料也很好了,現在全世界就對面國家有月球的資料,還有月壤。
但是等到開啟資料,負責人再次傻眼了,火星資料?
這……這……這?
負責人揉了揉眼睛,然後再看了起來。
的確火星上面的資料,要知道現在火星上面資料最多的只有某個國家擁有的,具體這個國家有多少資料沒有人知道,但是老闆這資料好像詳細很多了,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負責人也知道自己幹這一行,該問的不該問的都不要問,上面不說的話自己千萬不要去瞎打聽。
負責人只是看了一段,就趕緊的合上資料,這資料絕對是真的,杜撰的話,不可能這樣詳細的,負責人就像得到一件珍寶一樣,就像年輕時候看到好的文學作品一樣,生怕一下子就看完了。
負責人穩定了一下情緒,然後調整了一下呼吸。
“老闆我知道了,我會對這件事情負責的,不過現在我負責的專案太多了,我想單獨負責一個專案就可以了,這個外星基地專案我很感興趣,我想單獨抽調一批人來進行研究。”這名負責人看著這份絕密的資料,心跳加速,血脈噴張。
這種可以說是尖端的資料,整個地球擁有這份資料的估計也少的,要不是跟著老闆,估計一輩子都見不到這樣的資料。
何貴這邊的專案負責人都是學者,不會是那種只是懂得管理的人。
其實很多專案的負責人都是一些科學家並且是頂級的科學家,這樣才會把專案發展以及進度掌握在手裡。
看看上個世紀咱們搞的幾個大東西都是頂尖的科學家負責的,所以這些出成果的時間就比較快。
而現在的一些晶片專案的負責人,雖然說各個地方晶片專案很多,但是大多也就圈地,建立廠房而已,根本沒有什麼的科學家在裡面負責,所以大部分的地方晶片,什麼這樣那樣的的,最後都長草了。
一些負責人也是從來沒有聽過的,很多時候一些專家在媒體上逼逼叨叨的,你仔細一查,這些人幾十歲了,重大專案成果一個沒有,有限的幾個說不定還是學生出力的。
那種專心搞科研的,那裡有時間來媒體上寫文章,只有那些沒啥能力,自己寫點文章自己吹噓一下,順便忽悠一下不懂的老百姓。
一個專家,不管你做過什麼重大專案。
成果,論文,這才是最主要的,這些人進入的重大專案,往往結局都不是很好,因為有能力的根本不會跟這些人一起。
跟這些人在一起幹啥?勾心鬥角?拍馬屁?
人家有能力的還怕這些人敗壞自己的名聲了,畢竟誰做專案不想做成功?
在一些重大專案上切忌外行引導內行,那樣的話是災難性的,因為外行只是能看到你的成果,並不能懂得你的進度,你彙報的時候他會一臉懵逼的,然後你說三年出成果,他就會討價還價的給你說一年時間出成果,你要是不答應他就認為你不尊重他,然後背後搞你,把你弄出局,然後換一些說話辦事沒譜的拍馬屁的傢伙來。
這些傢伙掌控了專案,那就是災難性的……。
負責人看到這一本資料,心裡的好奇心就被勾了上來,而且探索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能夠參與到外星基地的設計裡面來,比其他的更加重要,自己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1座外星基地負責人。
科學家大部分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都充滿了執著,甚至是執拗,但是正是因為這種執著才會讓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
而且負責人也知道,何貴是有能力做出這些東西的,雖然這些東西價值很高,也需要花不少錢,但是何貴的產業佈局以及掙錢的能力是沒有話說的,而且只要參與設計,說不定以後自己還有機會上外星基地熘達一圈。
“沒問題,這個我們以後可以多討論一些,我腦海裡面有很多的想法,這裡面也有我的一些想法。”何貴的想法大部分是現在很多科學家聯合起來研究的,聚集了眾多科學家的智慧肯定是比單個的想法更好。
“老闆我知道怎麼做了,我會推薦一個負責人來負責我手頭的這些專案。”負責人開口說道,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手裡的東西交出去,然後專心研究火星基地。
“不,你不用推薦負責人,你只是需要把你手裡的專案分成大的專案組,然後每個專案組推薦一個負責人,以後全部是以這種專案負責人,我直接管理。”何貴正好把火箭專案這邊拆分一下,要知道火箭專案越往後面走越龐大,如果到後面才拆分的話,會面臨很多的問題,現在就拆分成各個專案以後慢慢發展起來就會好很多。
而且術業有專攻,就是一個火箭專案裡面研究專案,人員互相之間不懂也是很多的,因為裡面涉及的專案很多,沒有一個人可以全盤的把這些都懂,哪怕是負責人也只是知道讓這些專案綜合起來順利的執行,你要說讓這個專案負責人具體的說一說,有多少感測器,然後哪些感測器負責哪一部分電路是怎麼樣的,相信負責人也不知道,負責人只要知道這個感測器系統能夠穩定的執行就可以了。
現在細分成專案有助於後面的成長,相當於以後一個骨架,火箭專案肯定是要獨立出來的,以後這個專案涉及的更加龐大。
至於說飛行器公司這邊則只是進行後一步的研究,進一步的最佳化,反而是人員會逐漸的精簡一些,戰鬥機換代可不是那麼容易的,10年20年的一個水磨功夫,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敲敲打打升級。
就拿現代對面那個國家說的最強地表鷹的F15EX,其實也沒有吹的那麼玄乎,哪怕他裡面改動再大,首先說他的機體平臺已經是那樣了。
雖然說有被譽為炸彈卡車的稱號,但是大家要知道的一點,載重能力與作戰載重完全是不一樣的,載重越多多反應就越慢,並且在載重多,油耗就越大,作戰距離就越短,所以說哪怕被譽為炸彈卡車,但是能力也就那樣,因為機體平臺已經限制了飛機的發展,再怎麼敲敲打打,他也就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