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截教的卷王模式以外,闡教則又有不同。

元始天尊不像通天教主那麼廣開門路,他的收徒全憑機緣與資質。

元始直接在崑崙山附近設定了一個大型陣法,有意拜師者,就闖陣一番,成功出陣就算成功。

這陣法不簡單,其中包括【資質】、【悟性】、【道心】、【心性】四個考察環節。

若說通天教主是在用數量精選質量,層層選拔弟子,那元始天尊就是直接從生源處下手,讓入門弟子一開始就是全員精英!

元始收徒之後,並不設定內門外門之分,也不搞區別對待,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精英中的精英,不需要再捲了。

而對於精英的教育方法,元始有他自己的一套獨門心得。

要教育精英,就不能施以太大的壓力,而應該採用較為柔和的方式令其全面發展!

品德、修行、道心、情感、雜藝,一樣都不能缺,元始天尊的理論就是:

要麼從一開始就不收不教,要麼收了就得教好!

為此,元始令弟子們隨性而為,並分門別類地進行單獨授課,務必發掘出弟子們的所有潛力……

但是這樣做,卻又有一點不好:

闡教弟子太少,雖然夠精英,可卻無法主導洪荒的文明走勢,元始也就不能證道成聖。

為了解決這個致命的問題,元始想了個好法子:

搞宣傳!

人少就人少吧,但影響力絕對不能低,要高,高到全洪荒矚目,達到一種“我雖然不在洪荒,但洪荒處處都有我的傳說!”的效果。

為此,元始天尊開始暗中運作起來……

首先是讓弟子出去,到洪荒各地懲奸除惡,宣揚為善之道,讓眾生構築起對闡教的良好第一印象。

然後在懲奸除惡的同意,“不經意間”吐露出闡教的優秀教義,碰上有緣人,闡教弟子也不介意教導他們一招半式,用闡教的優秀之處引起眾生髮自內心的羨慕與尊崇。

最後再在洪荒各地留下一個個“闡教仙人懲惡揚善”的傳說,建立起闡教的正面形象。

如此一來,在闡教弟子的活躍行動中,闡教的教義不斷宣揚於各方,他們逐漸成為了大眾心目中“正道仙人”的標準形象:

素袍仙光,慈和善良,樂於助人,懲惡揚善,不求名利,遊戲紅塵……

元始天尊的人設營銷可謂是極其成功,直接導致洪荒眾生拜師的首選目標就是闡教,誰都想成為一個正道仙家。

前往崑崙山闖陣者絡繹不絕,從崑崙山排隊排到了不周山!

只有在闖陣失敗之後,大家才會無奈地“退而求其次”,勉為其難地去截教拜師……

大家的第一志願始終都是“985”的闡教,而截教這個“211”級別的高校則總是第二志願。

與闡教一比,本來不弱的截教硬是成了“人下人”,搞得好像截教是個專收人家闡教不要的差生的“野雞大學”一樣……

日子一長,截教終於忍不了了!

“師父!”

多寶道人憤憤不平地前往玉虛宮面見通天教主,並當著太清與玉清的面,痛陳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