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鈞的自言自語,潛心修書的楊眉並不知道,或者說,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在意,照樣寫。

……

“差不多算是完成了吧……”

當寫到鴻鈞第一次講道結束時,楊眉終於放下了筆,鬆了一口氣。

“鴻鈞道友曾經的事情已經一無遺漏地寫完了,至於未來,隨有隨寫吧。”

想了想,楊眉在書頁最後的空白處寫上了四個字:

【未完待續!】

人物傳紀,自然是要寫完他一生之事的,鴻鈞目前還健在,當然不能算完本。

以鴻鈞未來萬劫不磨的聖人之尊,估計這書永遠都寫不完,後面也總是“未完待續”這四個字……

“也罷,道友的傳紀暫時停更,換別人的來寫吧。”

楊眉想了想:

“那麼,該寫誰呢?”

毫無疑問,鴻鈞之後最應當先寫的,就是他楊眉自己的自傳了!

但是,楊眉總覺得自己給自己作傳,有些不太好:

“我寫別人,自然可以站在客觀的角度來寫,不會輕易偏私。”

“但若寫自傳,則沒有客觀這一概念,這時只會有主觀,既然已必然是主觀,又怎麼可能站在完全客觀的角度呢?刻意的主觀是必定會出現的!”

深思熟慮之後,楊眉最終放棄了寫自傳的想法,而繼續寫別人的傳紀。

至於他自己的傳紀……就留給未來的人寫吧。

相信未來的人,一定會給他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

……

在排除掉自作自傳的想法之後,楊眉便開始準備寫其他人的傳紀。

寫誰的呢?

鴻鈞之下,自然是先天六聖!

“就先寫三清的老大哥,太清的吧!”

楊眉確定了人物,便開始動筆寫:

“太清者,三清之首,為盤古元神三分所化,化形於開天第……”

剛開了個篇頭,楊眉就卡住了。

他眉頭一皺:

“等等,他是哪個元會化形的?”

楊眉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我對太清的認知與瞭解,完全來自於後世傳說,其於原本的真實形象大相徑庭,不能隨意照搬!”

其實不止太清,還有元始與靈寶與女媧,以及西方二聖,這先天六聖的過往經歷與根腳,楊眉只知道一點點而已,更多的卻是完全不知道。

這種情況下,楊眉怎麼可能寫出準確的史書人物傳紀呢?

“司馬遷作《史記》時,也是經過了許多實地考察的,還常常詢問傳紀人物的後人,以獲取儘量準確的歷史資訊……”

閉門造車要不得,閉門寫書也更是不可取,文學來自於現實,不親自考察,那即便是寫了出來,也不過胡編亂造,貽笑大方罷了!

六老師有云: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這絕非沒有道理的玩笑話。

“所以,我需要親自前去崑崙山拜訪一下三清,在交談中獲取真實情況……”

想到就做,楊眉當即動身,離開了蝸居上百年的玉京山,前往遠方的崑崙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