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連忙照做,撥出了147:

“是很多武器的通用接合部件,一般叫它碳化材質,你要送給我嗎?修復要塞確實缺少這樣的材料和部件,但是一塊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147的話只有那玩家能聽到。

當他把材料名稱轉述給大家時,有一位玩家提醒他說:

“這東西,我記得製造區裡造什麼東西用得上來著。”

這人的話讓好多人打起精神,地裡能刨出來這種材料,那麼就說明,製造面板上的其他材料也一定有產出。

以正常的遊戲邏輯來講,百分之一百是這樣的。

想了想製造區裡好多看上去很科幻的物品,一眾玩家們的勞動熱情更高漲了。

雖然沒人定什麼規矩。

但大家心裡都有一個潛規則:這地裡的東西,誰挖到就是誰的!

隨著眾玩家的深挖,更多之前他們見都沒見過的材料和機器被刨了出來。

雜七雜八,五花八門。

但毫無疑問,都是某些武器或是機甲的零部件。

也有一些比較完整的物品。

比如周澳,就挖出了一件武器,名為“帝國基礎型電漿炮”,雖然叫炮,但武器的體型不大,整體有些類似玩家們熟知的“火箭筒”。

周澳清理一遍後,上面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零件和電路宣告著它精密儀器的身份。

只有炮筒有明顯的變形。

據147鑑定,該武器較為完整,只需要一些零部件的替換,補充能源和彈藥就可以使用。

這是開服以來,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武器,雖然是一件殘次品,但那也是正兒八經的武器。

不比他們手裡的鏟子酷炫?

瞧瞧這科幻的名字。

電漿武器!

修好了威力一定很高吧。

這引得玩家們紛紛痛罵“ZA”是歐皇狗。

但心裡其實更期待這樣的好事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更有甚者,堅信只要有零件,自己也可以造武器,一個勁的強調“這些零件又不是不能用”、“照樣子拼一拼肯定可以的”。

他們有著一定的相關知識,許多零件上的東西,似曾相識,只要遊戲裡模擬的是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則,他們掌握的知識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

到時候,這些零件改裝改裝,說不定能造出現實世界裡的東西來。

後來這類玩家被大家背後稱為“要塞垃圾佬”。

總之,玩家們熱愛的撿垃圾事業,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