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子一聽這話,稍微恢復了一口氣就連連保證:

“是,是,崔師傅,我們一定會將事情辦好。”

蔡全無是真正明白崔大可話語中的意思,顫抖著說:

“一切聽您吩咐!”

“嗯,那拿了錢去吧,我希望那姑娘能早點聽到那賀永強的醜事。”

強子和蔡全無也沒敢在言語,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桌上的錢,拱了拱手,準備離開了崔大可的家。

崔大可打量著蔡全無,說實話這蔡全無是個人才,自己有沒有可能收為己用呢?

這時候崔大可突然又想起一事,說道:

“強子去外面等一下,我和蔡全無說說話。”

強子聽後,一愣,這蔡全無就是個窩脖,這崔師傅找他幹什麼?

解放前,在四九城的馬路上,常見有人窩著脖子,揹著東西健步疾走。

這是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妝的苦力,這種行業在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窩脖兒“,也叫“扛肩“的。

這個行業幹久了,窩脖人都留下殘疾,一般從業者脖子上都會留下一個大包(肉墊子。

強子也不敢多問,出去了房門,在外面等了起來。

這蔡全無聽強子說過,也就二十六七的樣子,年紀不算很大,但因為長年累月的在室外做窩脖工作,人倒是挺健壯,導致他面板泳黑,臉上凹凸不平,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四十多歲的老農。

崔大可淡淡的看著蔡全無,說道:

“蔡全無,你這名字倒是起得有意義。”

隨著崔大可的目光,蔡全無有點緊張,不自覺的壓起手指來。

崔大可自然知道這蔡全無壓手指不是說想和自己動手,而是這蔡全無只要一激動或者緊張就會這樣。

崔大可繼續說道:

“知者減半,省者全無。”

蔡全無說道:

“您聖明!”

蔡全無這名字自然不是你們全家都沒菜吃的寓意,真正的含義是知道也要少說兩句,或不說,無即不惹禍,言多必有失,禍從口出。

也就是告誡人“言多必失,不該說的不說”。

崔大可微微一笑說道:

“你經常在糧站扛麻袋,和那糧站馬主任熟不熟?”

蔡全無想了想,說道:

“不是很熟,說過幾句話。”

“哦,那蔡全無,你應該還沒娶媳婦吧?”

“回,崔師傅,還沒有。”

“想娶媳婦不?”

聽聞此言,蔡全無眼前一亮,說道:

“想,做夢都想。”

蔡全無不知道多想娶媳婦,只可惜自己一個幹窩脖的,誰都瞧不起他,更沒人嫁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