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四十大幾接近五十了,驢車駛得還算穩當。

模樣看著也是板正,文質彬彬的,頭髮梳得很整齊,咋一看,真看出這是農民。

一路百無聊賴,崔大可就跟老梁聊起了天。

原來這老梁二十多年前,家裡曾是大地主。

但趕上新時代,他自己好吃懶做,又愛打老婆,到現在家也敗光了,老婆也跑了,膝下就剩一兒子,好不容易給兒子找了媳婦又趕上這個年代。

隊裡欠收,本就沒出什麼工的老梁一家自然沒分到什麼東西,幸好昨天用家裡的一些老物件換了些糧磚,要不然,這個冬天估計都過不了。

這不,一聽幫忙送一趟到四九城,足足有五塊糧磚的報酬,哪還猶豫的,屁顛顛的就過來了。

兩父子都不喜歡幹活,老梁還愛吹牛皮,在隊裡,沒啥人愛搭理他家。

和崔大可聊著天,老梁談興很濃,十分健談,這有工人老大哥願意聽自己瞎扯,還不好好顯示顯示自己啊,平日裡隊裡那些人,誰願意聽他說這個。

什麼年輕的時候,四九城有什麼好去處啊,什麼颱風樓,豐澤園啊,人家都是常客。

聊到鼾處,連八大胡同的姑娘都介紹了起來。

崔大可也是一臉興趣,當然不是對什麼八大胡同感興趣,現在哪有什麼八大胡同啊,早被和諧了,只是能透過老梁更多的瞭解這個時代也不錯。

臨近下午,驢車到了四合院。

崔大可下了車,將籠子都搬到了院裡,崔大可從一個包袱裡拿了七塊糧磚給老梁,這老梁回去估摸著黑要走一段夜路,心裡有點過意不去,比約好的五塊多了兩塊。

老梁一臉感激,自己辛苦半天為的不就是糧食嗎?

但又裝作不好意思說道:

“這怎麼好意思呢,還多給了兩塊。”

崔大可自然這老梁在裝模作樣,勸說道:

“沒事,回去的路上看著點,拿著吧,我不缺這口。”

老梁很開心,連連點頭哈腰說道:“今天真是遇到好人了,崔師傅,謝謝您了。”

老梁將糧磚放入懷中,跟崔大可告了別,迫不及待的就朝著家裡回,路雖遙遠,但手中有糧,滿腔子幹勁。

崔大可將籠子安置好,去了機修廠找到了劉峰。

“崔大可,你終於回來了啊!”

劉峰一見到崔大可,滿臉驚喜,不過算算日子,這崔大可也該回來了。

“廠長,勞您費心了,這次收穫頗多,山農出了大頭,南臺公社的人也出了力,這是清單,您看看。半個月後,還有一批物資和兩隻豬會送過來。”

崔大可將從南臺公社換來的雞鴨等物的清單給了劉峰,其中另加了五百塊糧磚以及其他接近一千來斤的隨身空間出產的物資,其中雞蛋就三百斤,其他則是菌菇等山裡其他的品種。

當然,這些都有南臺公社的證明信。

兩頭半大豬崽換到了四百塊的糧磚,雖然就公社裡生產一隊的隊員得了糧食,但南臺公社的領導確實心繫社裡的隊員,只要隊員得了實惠,才不管你糧食的出處呢。

而且這崔大可是和機修廠未來支農活動的天然聯絡紐帶,自然要多多維護。

所以南臺公社領導大手一揮,你崔大可想怎麼寫我就怎麼開,而且開完證明信後,公社知情人口徑都交代了一遍。

所以崔大可才能光明正大的將自己隨身空間出產的物資摻雜在了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