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4-1大勝對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裡皮的球隊似乎想要不走尋常路,攜英超射手王之威打破了華足隊遇弱不強的痼疾。
揭幕戰雖然踢得一波三折,但在先丟一球的情況下,依靠餘下時間內的四個進球,華足隊成為本屆亞洲盃首支逆轉取勝的球隊。
2007年華足隊面對東道主球隊馬來西亞隊51大勝,四年後卡達亞洲盃華足20擊敗科威特隊,2015年澳大利亞亞洲盃又是10擊敗沙烏地阿拉伯隊,此次裡皮的球隊41逆轉戰勝吉爾吉斯斯坦隊後又延續了這一紀錄。
實際上,華足上一次在亞洲盃首戰輸球還是在1996年,當時比賽也是在阿聯酋踢,並且對手也是“斯坦”之一的烏茲別克。
當時“烏雞”和今天的對手吉爾吉斯斯坦隊一樣都是首次參加亞洲盃決賽圈的比賽,結果華足隊以02輸球,不過今天華足隊沒有重蹈覆轍,而是延續了進入21世紀以來參加亞洲盃都能搶得“頭彩”的習慣。
華足隊本場比賽的陣型站位是在不停地變化和調整,而最值得關注無疑是中前場的球員站位。
開場之後基本是在442和433之間進行切換,進入首發陣容的吳磊與金敬道分居兩個邊路,而陳風和張玉林則被放在了中路的位置。
不過隨著比賽的深入,吳磊的左路未變,金敬道隨即進行內收,金敬道和劉洋的間距就此拉開。
應該說裡皮原本的計劃是充分利用場地的寬度,並且增加正面面對對方球門的前鋒人數,但開局階段華足隊並沒有能夠搶佔進攻的主導權,相反中路面臨著巨大的出球壓力讓場面陷入被動。
這種情況下金敬道去到中路與“二張”形成前場三叉戟,實際上這樣的臨場變化並沒有起到明顯的效果。
再加上金敬道專注進攻而疏於防守,特別是劉洋右路上來後的位置補防,造成對手在華國右路是一打一個準。
結果上半場比賽剛剛進行過半,裡皮便做出了換人調整,當於大寶替補金敬道登場之後,國足的陣型開始變成343,馮消停內收至中後衛位置,而張林帆則與劉洋落位成兩個邊翼衛。
不過由於在變陣之後這兩名球員的前壓幅度有限,所以在隨後的很長時間裡華足隊的陣型更像是排成了523。
此時劉劍業和吳西坐鎮中場,于大寶頂在鋒線左路,吳磊和張玉林分居前場另外兩路,這樣的變陣立即解決了球隊中場控制力不足的問題,將由守轉攻的過程變得更加簡單。
開局階段其實就可以明顯感覺到華足隊中場與鋒線的脫節,試圖從兩個邊路發起進攻也沒有任何的效果,而當變陣之後,兩個邊翼衛卻無力參與進攻,華足完全是在靠著陳風后撤去面對吉爾吉斯斯坦隊這個對手。
而劉劍業和吳西幾乎連串聯的作用都很難起到,幸虧有陳風及時充當前後場的聯結器,才使得前後場不脫節。
否則面對對方防線並沒有留出足夠身後空當的情況下,華足隊想要依靠三名前鋒收穫進球無異於天方夜譚。
毫無疑問裡皮換下金敬道的陣型調整是成功的,但取得的進攻效果並不明顯,最多也只是及時扳平了比分。
好在中場休息時義大利人還是及時完成了自我糾錯,華足隊易邊再戰之後重新迴歸四後衛陣型,而蒿俊閔的登場終於解放出了陳風,讓球隊的進攻更加流暢。
不可否認華國隊在下半場的表現確實要好於上半場,蒿俊閔的存在為中場提供了進攻的組織,國足的進攻有了更加明確的出球線路。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鋒線上的陳風有多麼的恐怖,幾乎是靠一己之力就把對手的後防線給撕了個稀巴***分差距的變大也讓雙方球員心態都發生了變化。
此後伴隨著對方體能的明顯下降,華足的整體陣線開始有了前壓的機會,並且在終場結束前再次完成了進球。其實而從防守角度來看,吉爾吉斯斯坦隊的攻擊火力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給華足帶來多少考驗,但華國隊還是暴露出了在大禁區弧頂附近漏人的老毛病,那粒失球也正是源自與此。
這場亞洲盃首秀國足並不是自己的最強陣容,畢竟隊長鄭志因為停賽只能作壁上觀,而隊內目前其實也並沒有真正能夠取代他作用的後腰球員。
不過就本場比賽的情況來看,裡皮和他的華足隊已經對本屆亞洲盃做好了準備。
這種準備並無關集訓時間的長短,而是取決於自身實力以及對對手的分析,前者歸於陳風和張玉林,後者則要靠裡皮豐富的執教經驗和臨場排程能力。
但無論如何,取得開門紅也算是為華足的亞洲盃之旅開了個好頭,億萬華國球迷沒有任何理由不為此而高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