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足球領域內的節奏實際上是指職業球員“透過節奏變化成功過人”,簡稱為“變節奏過人”。

依靠持球過程中自身速度、方向、重心等環節的節奏性變化,獲得先於防守隊員反應的突破契機,它與假動作過人既有相同之處,也有所不同:

假動作過人更強調引導防守隊員產生錯誤反應從而形成突破,變節奏過人則屬於“你錯不錯都沒關係,反正我總是快你一步”。

再爛俗一點講,就是“你明知道我要過你,但你就是防不住我”。

當然所謂“變節奏過人”,不一定非得將面對的防守隊員甩到身後,只要為自己贏得安全的出球線路或射門得分的機會,都算是成功。

悟到這一步,陳風生出了一股異常熟悉的感覺,自己的初始本命技“內切射門”不正是活生生的節奏神技之一嗎?

像陳風這樣的左腳球員,在右邊路帶球突破時一般都會先向右前方拉球兩步,給對方防守隊員造成要走外線突破的錯覺,以引導防守球員移動重心,然後是身體突然向左側變線,完成內切的第一步動作;

至於具體是左前方、左後方還是水平向左繼續推進,則要根據防守隊員的反應隨機而定,這一點陳風就很有體會;

甩開邊路的防守隊員後,真正的戲肉才到來:

判斷後續防守隊員的位置,從而決定繼續向左側變線還是向前帶球,或者還是往復如此直到獲得安全的傳球或射門機會。

縱觀整套“內切射門”動作,節奏變幻之妙無不充斥其中,陳風也正是憑藉著這個熟練度才將將過半的小飛俠神技,才成功開啟了自己的職業足球之路,自然對此體會良多。

當然,既然已經從斜向帶球前進與內切中領悟到了節奏變化之美,陳風自然不吝把他運用到其他的過人突破動作當中。

接下來的薩爾茨堡訓練場上,陳風化身成為了隊內的“過人狂魔”,不管是在中路還是邊路,陳風都在不亦樂乎地玩起了節奏變化遊戲:

陳風在邊路發起進攻時,大機率都是1V1的突破機會,此時陳風就會故意放棄自己絕對速度的優勢,利用節奏變化來甩開對方,讓熟悉自己以往硬突風格的隊友直呼活久見!

當防守隊友位於陳風身體的一側而非正前方時,陳風往往會快速帶球兩步停頓,慢速帶球一步停頓然後再加速甩開對方,讓來不及調整防守重心的隊友疲於應對,最後總是被陳風提前零點幾秒的時間起步,成功地擊破隊友的單防。

然而在陣地戰中的中路進攻或是底線、邊角的纏鬥中,陳風所要面對的防守就不可能是1V1了,往往是1V2甚至更多。

而且此時的比賽節奏也不可能處於高速運動之中,陳風將要面臨的就是低速、小範圍內的處理,繼續帶球突破或者傳球?

這個時候對球員的節奏變化技能要求更高,而且也是區分一個鋒線球員優秀與否的重要標誌。

陳風打中鋒時,背對對方球門拿球,身體背後和左右兩側皆有防守隊員,這時就會向距自己相對較遠的防守隊員一側後方移動,給對方要回傳球的假象。

然後也不用帶多,最多一兩步,同時將身體重心降低,壓在更靠近球門方向的腿上以便於發力,等身後的防守隊員跟隨啟動防守時,重心腿蹬地,向反方向帶球,加速擺脫防守後再轉身發起進攻。

整套虛晃卡位反向啟動再轉身的動作一氣呵成,節奏變化貫穿其中,陳風的這一手令禁區內正面防守的隊友措手不及,兩側的防守球員也立馬變成了即時的背景板。

不過足球比賽千變萬化,各種複雜的情況也是層出不窮,陳風的“變節奏過人”的進化之路還很漫長。

只能靠自己慢慢的實驗與領悟,掌握一個“帶”字,將對手帶入自己的節奏,再突然變換節奏殺死對手,才能真正成為球場上每一個後衛球員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