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項王的秘密(第1/2頁)
章節報錯
“叔父。”
就在這時,項羽突然出現從後面拍了一下項伯的肩膀,嚇了他一大跳。
“哦……是羽兒啊?”
項伯急忙縮回手來,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我幾天沒到這邊來,何時摞起了一座糧丘?”
“這些糧食乃亮提前命人運過來,秘密貯存在此。”
不等項羽開口,諸葛亮主動接過了話茬,“亮早就料到漢聯軍會重兵圍困垓下,因此提前做了準備。”
“呵呵……孔明先生真是神機妙算。”
項伯皮笑肉不笑的回了一句。
項羽自從與劉邦鴻溝對峙開始,直到退兵垓下,前後歷時三個月。這座大營從開工挖掘,再到夯土立柵,用了一個多月,若是在此提前儲存了糧食倒也順理成章。
“把篷布扯下來,讓左尹檢驗一下有沒有發黴的。”
諸葛亮順手扯下一塊篷布,吩咐旁邊的兵卒過來幫忙。
項伯心中有鬼,急忙擺手:“不必了,不必了……軍師處事謹慎,軍糧由你負責,豈會出現差池。”
“叔父。”
項羽一把攬住比自己矮了一頭的項伯肩膀,“決戰開始了,吾已經傳令下去,自今日全軍飽腹。三日之內,吾要親自率精兵直插劉季大營,砍下他的腦袋。”
“咳咳……”
項伯被侄子壓得呼吸有些急促,蹙眉道:“羽兒啊,聯軍六倍於我,主動出擊是不是太冒險了?更何況劉邦乃是敵軍主帥,身邊更是雲集了精兵強將,攻打劉邦,絕非智舉。”
項羽冷哼一聲,斬釘截鐵的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劉季、韓信料我不敢主動攻其最強,我偏反其道而行之。”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妙哉!”
諸葛亮搖晃羽扇,連聲稱讚,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感覺大王好有學問的樣子。
項伯力勸:“據斥候所報,劉邦躲在聯軍後方,具體位置也不知道,羽兒貿然出擊,萬一中了埋伏如何是好?”
“我在漢軍中安插了奸細,已經探得劉邦所在,三日之內必取其頭顱。”
項羽緩緩從腰間抽出佩劍,這把三尺青鋒,在土黃色的陽光照耀下,流光溢彩。
此劍相傳是春秋時期名匠歐冶子與干將聯手所鑄,長三尺三寸,重六斤九量,可吹毛斷髮,削鐵如泥。
歐冶子本是越國名匠,因為其鑄造技術高超,被楚王重金聘請,用天下最好的原料鍛造了泰阿這把絕世神劍。後來楚國被滅,這把泰阿劍成了始皇帝的隨身佩劍。
五年之前,項羽攻破咸陽,發掘秦始皇陵墓,從配殿之中獲得這把寶劍,自此一直被項羽隨身攜帶,成為了他天下霸主的象徵。
“當年我在彭城可以憑藉三萬騎兵擊潰劉季的五十六萬人,今日亦可做到。”
項羽雙目盯著劍刃,冷聲說道,“此番,我定要用此劍砍下劉季的人頭,殺光他的妻兒老小。”
“唔……”
看著項羽眸子裡凜冽的殺氣,項伯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心道“何必呢,你殺的人已經夠多了。”
項羽收劍歸鞘,對項伯道:“叔父,侄兒懷疑我軍裡面有劉季的耳目,勞煩你親自前往北大營坐鎮,若有人敢擅自出營,立即拿下拷問。”
項伯聞言面色微動,隨即抱拳道:“包在叔父身上。”
從天空俯瞰,楚軍大營像是一朵梅花,項羽坐鎮中軍大營,鍾離昧坐鎮南營,季布坐鎮北營,項莊守西營,項聲守東營。
五座營寨裡面,處在最前線的北大營至為關鍵,因此項羽一直任命季布坐鎮北大營。
這次為了帶季布突圍,項羽昨夜就把季布調了回來,今天改讓項伯前往北營坐鎮,目的是為了給項伯創造給劉邦通風報信的機會。
見項伯欣然領命,項羽示意諸葛亮跟著自己離開,走了幾步,又扭頭提醒道:“對了,北營處在前線,侄兒恐叔父獨木難支,已派遣子龍前往協助你。”
項伯自恃身份,並未把趙雲看在眼裡,隨口答應道:“甚好。”
項羽與諸葛亮一起並肩離開糧丘,一路上兩個人都默不作聲。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知道不該說的不說,項王自有他的主意,外臣最好不要摻和家事,此乃為官者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