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日吃了壓豬頭肉,滷豬頭再也不是王滿囤的心頭好了!

阮湘見此,也是靈一動,讓鎮上的周屠戶幫她聯絡關係,凡是豬頭、大腸她都收,大腸她準備做成灌肉腸的腸衣。

豬頭本來也就二十文一個,大腸三文一副,她給豬頭加了兩文,大腸加了一文,讓鄉親們送貨上門。當下就有心思靈活的人,不辭辛苦、走街串巷的收購起來,又送到她這裡來。

阮湘還請了周屠戶幫她在村子裡巡視了一遍,就這樣李家廟所有的豬都被她收購一空,隱約還有向外村擴充套件的趨勢。

正好作坊當時多餘蓋了幾間屋子,阮湘立馬找人把圍牆蓋上,只留下一個小門。

這次,她悄悄的從外面買了三男兩女,因為他們家沒什麼根基。

她還帶回來一家三口,這家的男主人葉慶生原來是個賬房,妻子高玉萍同女兒葉蕭蕭兩人病歪歪的,也不是阮湘又胡亂發同情心。

而是這個葉慶生確實有才幹,而且人家要求管吃管住,每個月二兩銀子,不得讓他的妻女幹活,就到這一點,就沒人敢僱傭他,哪怕他是個秀才!

沒錯,葉慶生是隆慶二十六年的秀才,阮湘還打著讓他教授東東的念頭。

收了這麼多頭豬,阮湘不僅打算做壓豬頭肉,她還想灌肉腸,沒錯,上次鎮上的一個熟客給她帶了兩根,還問她能做出來不?

怎麼說,這都是小意思了,她打算做兩種口味,五香味和麻辣味,這需要的大腸可就海里去了。

灌肉腸真的看起來太簡單了,所以阮湘沒打算僱村裡人,因為人多嘴雜。

只是殺豬燒水的活計,周屠戶自告奮勇的推薦了自己的大兒子,他的原話是這樣說:“工錢就別給了,你讓他在你這裡練練,管頓飯就行!”

阮湘又從村裡僱了四個壯漢,每日十文,管兩頓飯,每天作坊的西北角都會不停的傳來,豬豬們的淒厲慘叫聲。

自然豬血也不能被浪費了,那日請客的時候,阮湘就將做這玩意的法子傳了出去,所以總有人喜歡這一口,豬血總體來說,賣的還可以,阮湘又從中賺了一筆小錢。

買來的兩個女人,一個負責壓豬頭肉,一個負責臘腸的調味,而三個男人,一個負責壓豬頭肉,一個負責清洗大腸,一個負責灌腸。

速度有些慢了,阮湘覺得,她想了想,乾脆又買了兩個女人,一起幫著灌腸。

因為這個作坊比較特殊,她乾脆僱了王滿福幫他看門,反正白日裡孩子們都在她家待著,王滿福一大半的時間也在她家,這工作也累不著他。

王滿囤也是相當贊同她的這個做法。

灌肉腸的肉餡剁的要比餃子餡粗曠了許多,因為剁的太細,就沒有那種肉腸的口感,吃起來沒有嚼頭了。

調料也就大概還是那幾樣。

五香粉、花椒粉、姜粉、胡椒粉、鹽、糖、磨碎的蝦皮(阮湘後來還在裡面加了曬乾的其他海產品,比如說蛤蜊。),還有適量的高度白酒。麻辣味的也就多一個辣椒粉。

肉餡拌好之後,會醃製上大半天,或者整個晚上,因為現在的天氣實在太冷了,大自然就是天然的冰箱。

灌肉腸的工具,是她特意找謝木匠定製的,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因為阮湘也解釋不清楚,只能一遍遍的嘗試大小,才做出來一個。這個灌腸器類似於針筒。

哦,對了,她還特意讓柳氏在村裡的婦人那裡,收購了一批棉線,因為鎮上的棉線太貴了,她最近是能省就省。

肉腸的長度,她規定的大概就是不能超過十厘米。

繫好的肉腸先用竹籤紮上小眼,用來排氣,再把它們掛在竹竿上,晾上一晚上,讓腸衣和肉餡更好的貼合在一起。

第二天,涼水下鍋,這裡的水一定要,淹過肉腸,小火煮至少需要煮個半個時辰,才能出鍋,為了讓肉腸均勻熟透,蒸煮的過程中,還需要翻轉幾下肉腸。

煮好的肉腸繼續掛在竹竿上晾曬,等他們完全冷卻以後,再進行第二次儲藏。

這種肉腸,或煎來吃、或煮來吃、或炒來吃,都行。

而且攜帶方便,已經上市,便被哄搶一空,阮湘不得已又增添了幾個人。

因為她還要增添了雞肉腸,方圓十公里的雞也步入了豬豬們的後塵,鄉親們可高興壞了!

阮湘賺了錢卻一點也不高興,因為最近總有人明裡暗裡朝她打探著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