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站起身,手腳上的鐐銬隨著他的動作發出“砰砰”震響,每一陣響動都讓人心跟著緊懸起來,隔著螢幕感受到了那鐐銬的沉重。

“如今,我的事已經完成了,是時候去死了。”

我的事已經完成了……

江逸突然想起,這不正是歷史上的文天祥臨終時對獄卒說的話嗎?

之前,江逸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文天祥會說這句話,他究竟完成了什麼。

從當時的環境來看,宋朝已經滅亡,文天祥的堅守已經失去了意義,可他居然說自己完成了,這似乎是一個悖論。

江逸曾經在一些史料上看過類似的推測,有認為,這是文天祥在臨死前要給自己留一個面子,搞得好像很成功。

這部分觀點和那些認為崇禎皇帝臨死前,說亡國皆是諸臣誤朕是一個道理。

還有一部分觀點,認為文天祥只是故意給元人一個套,想要讓元人分心去想他到底完成了什麼,以此來給予元人最後一擊。

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端倪也十分明顯。

但是現在,江逸突然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即便國家滅亡,文天祥的氣節依然挺立於世。

他在監獄裡飽受折磨,不為痛苦折腰,他在元人的各種誘惑之下淡定自若,不為金錢名利折腰。

他的妻女在宮中為奴,他忍痛割愛,不因私廢國,直至國家滅亡。

這其中的樁樁件件,哪個不是文天祥在實現他的未完之事?

我不知道國家和百姓正在怎樣對我,但我依然和國家共存亡。

這樣的氣節,在現代,還能有多少人有呢?

至於是好是壞,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但江逸對文天祥的敬意,卻是越發濃厚。

如果他是這個時代的百姓,他不會隨波逐流去抨擊文天祥,但他絕對會感謝他,如果他選擇出賣自己的國家,他會比任何一個元人臣子和投降的人,都明白怎樣對付百姓。

但他,沒有。

但江逸同樣明白,這樣的覺悟並非每人都有,但他絕不會去理解那些為了利益去賣國的人,因為說得再好聽再無奈,歸根結底還是把幸福建立在了一群無辜者的身上。

哪怕,這個社會曾經對不起他,可這,又關那些普通百姓什麼事呢?

“先祖之心,晚輩今日,總算明悟。”

江逸鄭重起身,朝文天祥拱手道。

文天祥不解,問道:“你這是?”

江逸把自己剛才想的說了一遍,文天祥沒想到,自己剛才的話,居然會在歷史上也說過一次。

沉默片刻,他突然笑了。

“呵呵,時也,命也。”

文天祥笑著笑著,雙眼含滿淚花:“可嘆大宋,可悲我大宋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