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認為,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沒人勤王,說明朝廷的政令事實上已經沒多少人願意真心鳥你了,臨時大刀闊斧地合併各路,那原來那些地方臣子該如何調配,到底聽誰的?

若是手底下都有兵權的,在你政令已經行不通的情況下,還想讓我一個帶兵的將軍聽另一個同級將軍的,誰能甘心?

如果從上調派的話,就是兩個將軍得聽你一個外來的,那不得聯合搞你?

在這個時期,武將心裡是怎麼想的,沒有人知道。

江逸也拿不準,有些武將,沒準已經變質,早就沒有保家衛國的信念。

有些武將雖然不勤王,但只是對朝廷不滿,心底對百姓還有使命和責任感,這部分人,等敵人打過來了,可能也會奮勇殺敵。

可如果,到時有能力說上話的,是前者那些武將怎麼辦?

就算合併,大宋的江山,又有誰守?

再加上這樣牽一髮動全身的變動,不是強君能臣的話很難做到。

可大宋朝廷要有這兩樣,還會淪落到這樣的局面麼?

因此,江逸個人認為,文天祥先祖的建議雖然有可行性,但對當時的宋廷來說,基本不可能實現。

這似乎,註定了之後的悲劇……

“我自然知道,現在做這些已經晚了,但,大宋再沒有別的辦法了……”

文天祥神色凝重地看著江逸說道:“我率軍拼盡全力勤王,就是要搏這一線生機。”

等等!

江逸劍眉橫下,突然意識到了一件事情,他震驚地瞪大眸子,正視先祖說道:“莫非先祖是要……”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文天祥這步棋下的可真是大!

文天祥見江逸這幅表情,毅然道:“如你所想,我就是想讓朝廷把我的建議實行下去,也知道那些當地臣子必將不聽。”

“但,如果在政令下達期間,有這樣一批軍隊,毅然勤王,壯烈而死,引得天下震動,讓百姓以及更多的志士奮起抗爭!”

“那……那些當地臣子,還敢不順應民意麼?”

“就算還有部分人不順,也會有志士挺身而出!”

“到那時,和元人抗爭到底的意志會遍及大宋各群,元人縱然擅長鐵騎,但只要我大宋軍民一心,奮死抵抗,則國可保,民可安!”

“縱死我文天祥和義軍萬人又如何,人生自古誰無死?!”

文天祥怒目橫眉,聲音響徹古今。

江逸和觀眾們這才明白,文天祥的計劃並不是假大空!

而是,在那計劃之中,還有一步最關鍵的棋,沒有寫進上書的奏摺之中!

那就是,微臣文天祥,將率所領義軍,與敵死戰不休!

若勝,則天下抗元之心必盛!

若敗,則抗元之星星之火,必將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