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樣,還是低調一點,他不怕死,但我們怕啊。

反正槍打出頭鳥,死得又不是我。

唉……

大多數觀眾都驚呆了,他們怎麼會一下子就想出了那些人的心理活動?

更可怕的是,自己居然還覺得這種事情肯定存在。

江逸同樣把這些可能產生的心理活動說給了先祖聽。

先祖聞言,劍眉皺得緊緊:“他們真會如此想?”

“是的。”

江逸說道:“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十分渴望英雄出現,但很少會願意自己拯救自己。”

“他們希望英雄能夠解救所有人,但除去會對英雄苛責之外,他們甚至連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都不願意出,等到英雄真正開始拼命的時候,他們只會在背後喊加油,卻不敢與英雄並肩作戰。”

“這便是後世版的英雄主義,當然,並不包括所有。”

江逸嚴謹地說。

“期待別人成為英雄,來救贖自己的英雄主義麼?”文天祥啞然失笑,覺得頗有些諷刺。

“是啊,晚輩認為,後世之所以願意出手幫人的少,原因不是出在救人者身上,而是那些旁觀者,以及被救者身上。”

“有些被救者會訛上施救者,大多旁觀者為了不引火燒身,都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去作證,甚至為了利益做假證。”

“此類種種,比比皆是。”

江逸說道:“當做英雄者需要付出畢生積蓄,甚至是全家老小的未來做賭注時,這個時候還能有多少人敢於救人?”

“但這一切,我們又豈能說是華夏無英雄?”

文天祥陷入沉思,他需要好好縷縷這邏輯,古代的訊息沒有那麼廣泛和便捷,文天祥縱然可能聽過這類事情,但也不會很多。

可在網路的加持下,我們作為後世,見過的例子何曾少過?

片刻後,他說道:“如此說來,後世並非無英雄,只是,部分人的風氣,讓得英雄不敢有熱血。”

“是的。”江逸回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後世從沒有忘記先祖您身上的這份精神。”

“看到有人失足落水,下意識地想要去救人,看的有人的行李箱不慎從樓梯上滾落,他整個人往下摔倒了,我們也會下意識地想要去幫忙。”

“在下意識地要去做這些的時候,我們不會去考慮人家的背景,考慮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可當我們恢復理智時,理智卻會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後世那些忘恩負義之徒,人人得而誅之!”

文天祥怒不可遏:“後世本可以更強大,都是這些貪圖小便宜之人損人利己!”

“是的,但是先祖,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後世,也還是很多人,願意對苦難中的人伸出援手啊……”

“正是這種的現象造成的惡劣影響,才讓敢於出手的英雄更加令人尊敬。”

江逸正色道:“他們冒著的風險,遠比先祖們救人要承擔的更多。”

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現代,斷章取義,顛倒黑白帶節奏是多容易,古代英雄救人,你被救者再怎麼汙衊也就那麼一個城。

可現在,英雄一旦被汙衊,那涉及的,可就是全國。

等到被帶節奏者把刀收回去,在網路上來幾句道歉來讓自己有個心理安慰的時候,那些被汙衊的人,早就承受完了所有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