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回道:“後世雖然無大戰,但在文明和某些選擇方面,猶有疑問。”

“疑問?”文天祥詫異。

“是的,關於父母與子女、關於大家與小家、集體與個人。”

江逸打算先從父母和子女為切入口。

他說道:“後世大夏不少人,乃至於許多大夏人都認為,父母生子女,對子女是一種未經允許的負擔。”

“為人子女,要被父母決定出身,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於是有人生來窮苦,有人生來富貴,有人生來是為享福,又有人,生來,是為了掙脫束縛。”

江逸把彈幕裡說的一些問題大致總結了一遍,說道:

“還有人認為,父母在子女小時候的培養,不及子女在父母老時對他們的一半,認為我們大夏生孩的主要原因是為傳宗接代,和把自己未實現的遺憾強加在子女身上。”

江逸心念一動,時空之鏡上出現了一幕幕現代畫面。

“我讓你不要再看這種書了,你現在最要緊的是讀書,讀書,不是在這看些沒有的課外書!”

一個媽媽把孩子正在看的課外書奪走,絲毫不顧孩子懇請的目光。

孩子看起來十三四歲左右,應當是在讀初中的年紀。

“媽媽,我真的對歷史很感興趣……”女孩抬頭淚汪汪地說道。

“學歷史有什麼用,這不過是門小學科而已,你光靠學這個能成為歷史學家嗎?我跟你說了,以後你要選關於理科的學科,將來好學醫,成為一名醫生,那你這一輩子都不用愁了!”

女人雙手叉腰,氣喘吁吁地盯著女兒道:

“你知道光是我們小區附近的診所醫生就能賺多少錢嗎,你知道醫生這門職業是越老越香的嗎,你知道現代多少打工的地方超過35歲就沒人要了嗎?”

“女兒啊,媽媽這是為你好,媽媽現在最後悔的就是以前沒有學醫,你也知道媽媽剛丟了工作,領導說什麼要給我降薪調崗,說白了還不是看我年紀大了,沒年輕人能幹還要領更多工資嘛。”

“我知道你現在不理解媽媽,但事實就是這樣的,你沒有成為歷史學家的料,但是你現在開始,就把數理化基礎打好的話,以後一定可以成為一名醫生。”

江逸暫時沒有放那種偏激家長的場面,那種參考意義並不大。

畢竟偏激者雖然不少,但大多家長的確沒有想要害孩子的心思,

他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什麼可以對孩子好就會要求他怎麼去做,但要說害孩子,大部分家長還真不至於。

螢幕前的男女老少,看到這一幕後陷入沉思。

許多學生們紛紛打字:“唉,我們也知道父母是為我們好,我們也知道學好數理化什麼都不怕啊,可是學習哪是說學就能學好的。”

“是的啊,我們也想有點自己的興趣,雖然以後可能也苦吧,但我們也想要一個輕鬆的童年啊。”

“社會要求一個成年人需要會這會那,但它不需要我們孩子也這樣,我們現在不享受,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