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你們的存在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不同,你們的祖先開過的疆土,都是因為別人犯我在先,你們的祖先打過的仗,皆是因為不得不打。”

“你們的骨子裡沒有侵略的血脈,有的只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之血性,華夏兒女和別人最大之不同便在此處。”

“你們走到哪裡,都可以挺胸抬頭,因為你們行的正,因為你們的文明是建立在道義之上的。”

孔夫子的白髮在風中揚起,這位年邁的老人在現代開始了他的第一課。

“至於你們所說的,吾無法讓你們活得好,無法讓你們賺到大錢,那是你們要從其他方面去學的知識和技能,吾能做的,是弘揚正確的思想,來給你們創造一個可以信賴之環境。”

“試想,若天下人自私自利,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自私固然可以過得很好,但他們何嘗不提心吊膽,擔心自己被背叛,就連最親之夥伴也不敢推心置腹?”

“可是夫子,就算我們不在自私的環境之下,我們還是會擔心這點啊。”

一箇中年人滿腹委屈地傾吐心聲:“我曾經就很信任過我的朋友,他是我最親的人,從小和我一起長大,但我和他一起做生意的時候,他卻為了更好的條件背叛了我……”

“夫子,不是我們不願意心懷仁義,只是與其仁義著受傷,還不如用自私去和別人的自私鬥,這樣就算被出賣了也不會有很大的落差,因為大家都是自私的,這樣反而活得輕鬆!”

中年人的肺腑之言引來了許多人的贊同,越來越多的人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夫子聞言,說道:“這就是社會不再信奉仁義禮智信的後果啊。”

“人不信人,友不信友,親不信親,你們如此,難道你們還要你們的下一代也是如此嗎?”

“仁義與狡詐、信義與背叛,從來都是死敵,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而非見不賢而學不賢。”

孔夫子終於深刻地體會到,西面思想對東面思想的進攻有多嚴重:

“孩子們,你們仔細想想,正如江逸所說,大夏人已經憑藉仁義,成為了上下五千年獨一無二的大民族,成為了整個世界史上的傳奇,這說明我們的思想是有可取之處的,它可以推動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反觀西面,我們再怎麼自私,還能自私得過他們麼,一旦自私,我們必將無救。”

“如今,我們不用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千年的立人之道,去對付他們的立人之道,不用我們五千年的仁義禮智信去對抗他們的自私,反而要照貓畫虎,反類其犬嗎?”

在別墅裡的先祖們聽到了這些爭議,全都面露凝重。

這不是把他們抓起來就能改變的現象,後世必須迫切地瞭解到自己真正強大的地方。

否則的話,他們甚至不會打心底認可自己的文明,又談何用自己的文明力量去對抗整個世界的洪流?

這一刻,始皇帝、漢武帝、唐宗明祖等,無不為此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