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悟不悟道我不知道,反正肯定犯困!”

觀眾們突然對古時候那些聖人和大儒的世界產生了好奇,這大概就是華夏文明中一直流傳的道吧。

江逸好奇地問道:“先祖,晚輩也想和您論一論,華夏的文明。”

“哦,您要論哪點?”范仲淹回首。

江逸說道:“晚輩主要有一見解,不知對錯與否,懇請先祖指點一二。”

“但說無妨!”范仲淹來了興趣。

江逸鄭重道:“儒道、佛道、仁道、霸道、法道等等,道這個字,可以說是佔據了整個華夏文明的核心。”

“從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爭鳴,到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儒術貫穿文明史,華夏經歷了所有的道路。”

“秦行霸道和法道,漢行霸道和儒道,唐行霸道和仁道、佛道,宋行新儒道等,華夏無論是思想還是格局的變換,皆離不開一個道字。”

“因此,晚輩斗膽認為,推動華夏文明程序的關鍵,就在於一個道。”

江逸浩立於山林之巔,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全盤托出。

范仲淹說道:“何止是華夏文明程序的關鍵?修身之關鍵,亦在於道。”

“人,亦有行霸道、仁道、佛道、儒道等之人,霸道之人經常會觸及仁道之人,佛道之人偶爾也會霸道相碰撞,華夏人各有其大道,秉其大道生於世,長於世,包括老夫在內,行的亦是仁道。”

“一國,貴在尋出一國之道,一人,貴在尋出一人之道。”

江逸沉心聽著范仲淹的話,發現自己還是無法和這些大文士交流各道,光聽范仲淹這些話,細細想來就有太多可以拓展和論的地方了。

真要是讓這樣一些道者齊聚後世,讓這些先祖在華夏各地遊歷一番,那華夏真會迎來又一場百家爭鳴,絕對堪稱為華夏盛宴。

他們,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江逸光是想想,就已經迫不及待了。

得抓緊安排上!

想到這裡,他立刻把話題拉回到剛才,說道:“晚輩覺得,先祖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識人之能。”

“典籍記載,富弼少年時,好學有大度,先祖您見到之後,認為他極具才華,並稱之為:“王佐之才也”,還把他的文章給了王曾、晏殊看,晏殊看後,直接就把女兒嫁給了富弼。”

觀眾們聞言頓時羨慕富弼,要是自己也能碰到像晏殊這樣的老丈人就好了,是金子就不缺老婆啊。

“宋仁宗恢復制科後,您又告訴富弼說:“你應該由制科步入仕途”,隨後推舉他為茂材異等,富弼自從進入官場,最終成為一代名相。”

無論是名將還是名相,都有范仲淹的影子!

許多觀眾嘖嘖稱奇,怪不得朱熹會說他是一流人物,但就這眼力和心胸,就不知道為大宋的朝廷和百姓創造了多少福祉。

“除此之外,在您任杭城知府時,城中的文武官員,也大多得到過您的推薦。”

此話一出,觀眾們瞬間驚呆了。